2021年8月8日,,東京奧運會圓滿收官,。中國軍團取得38枚金牌、32枚銀牌,、18枚銅牌的優(yōu)異成績,,表現(xiàn)強勢,。
前方捷報頻傳,國務院也在近日發(fā)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勾勒出未來五年的全民健身的圖景,。在獎牌的背后,新中國從未停止對強健國民體魄的追求,,全民的運動方式也從相對集中,、傳統(tǒng)、單一,,發(fā)展到如今多元化,、規(guī)模化,、科學化的井噴態(tài)勢,。這是奧運強國的另一條戰(zhàn)線,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
?
全民健身70年
早在建國之初,,“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就明確了新中國體育的基調:體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國民更加健康。
1951年,,新中國首套廣播體操誕生,。聽著音樂做操在當時是一件新潮的事物,作為全民健身的“主旋律”,,在短時間內風靡全國,。從第一套到第九套,廣播體操是新中國群眾體育運動的啟蒙和見證,,也喚醒了這個國家全民健身的意識,。
與此同時,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武術,、扭秧歌、跳繩,、拔河,、跳房子……也是物質匱乏年代,人們活動筋骨,,放飛心情為數(shù)不多的選擇,。
▲廣播體操成為相當一段時間全民健身的得力手段 圖/新華社
金牌戰(zhàn)略與全民健身,就像新中國體育的兩條腿,,始終在交織與呼應,。
1957年,,有個在街頭成長起來的20歲青年,背著一幅乒乓球拍,,從香港回到內地,。兩年后,他在第二十五屆世乒賽上為新中國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的頭銜,,容國團這個名字,,也揭開了中國乒乓球封神之路的序幕。
在一代代冠軍的鼓舞下,,設施簡單容易開展的乒乓球運動,,迅速占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一張水泥臺,兩塊板磚,,人手一片木板,,就像街頭足球之于巴西,乒乓球也肩負起了強健一個民族的重任,。
1971年,,乒乓外交橫空出世,“小球帶動大球”,,讓中國打破封閉,,開始融入國際社會。
1984年的洛杉磯,,許海峰射落中國人在奧運會上的首枚金牌,。消息傳來,國人振奮,。中國開啟了自己在世界體育舞臺的強勢征程,,中國人也隨著奧運會,認識并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而當年隨中國代表團出征的,,是一款初創(chuàng)的國產(chǎn)運動飲料,憑借在中國健兒的強勢表現(xiàn),,“健力寶”一炮而紅,,也開啟了本土康體產(chǎn)業(yè)借奧運營銷的序幕。
國門初開,,那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年代,。
1986年,隨著臺球運動在國內興起,,中國臺球協(xié)會應運而生,。1987年3月,北京舉行了健牌中國國際臺球大賽,據(jù)統(tǒng)計,,當時共有1億國人通過電視收看了比賽直播,。一時間,臺球似乎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風靡全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守在電視機前的臺球迷里,,有一個江蘇宜興的副食品個體戶,,比賽結束后不到一個月,他的兒子呱呱墜地,,取名丁俊暉,。
有些運動在中國落地生根,有些則曇花一現(xiàn),。人們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適合什么,。而日益富強的國家,,也開始更積極地介入全民健身工作。
1982年,,“增強人民體質”被寫入憲法,。1989年,為了鼓勵人民群眾參加體育鍛煉,,國家出臺了體育鍛煉標準,。1995年,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國家正式把全民健身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全體國民中推行。也正是在這個年代,,全民健身的運動方式開始百花齊放,,組織水平和運動科學也在飛速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健身”,,變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伴著劉歡和韋唯的一首《亞洲雄風》,,中國人對體育的熱情徹底釋放,。北京的許多公交車里甚至掛上了一塊小黑板,寫著“今日獎牌榜”,,每次售票員用粉筆更新數(shù)字,,車廂里就會迎來一片歡呼。
而北京亞運會的成功,,也給這座城市隨后的三次申奧,,打下了基礎,。
體育熱的另一個產(chǎn)物,是1995年正式開播的央視體育頻道——體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維度,,終于在中國人每天的生活里登堂入室,。
開播當年,該頻道就推出《電視教練》,,首次呈現(xiàn)了“教與學”的健身形式,。其中《健美五分鐘》更是萬眾矚目?!疤焯旄易?,每天五分鐘”這句口號傳遍大街小巷,以至于每個愛美的女性都會有一條健美褲,。
健美操的流行標志著中國健身潮的開端,,若是回頭審視,健美操的流行,,代表了一種健身理念的革新——不再單純以健康,,而是以美為目的。
▲健美操的流行也標志著國人健身需求向多元化轉變 圖/新華社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一幅欣欣向榮的全民健身畫卷正徐徐展開,。它讓國民對于全民健身這一現(xiàn)代文明理念的認知更加深刻、更加理性,,也讓體育健身融入日常生活,。
騎行、沖浪,、跑馬拉松,、跳廣場舞……從樸素傳統(tǒng)的健身運動,到日新月異的多元潮流,, 中國人的健身,,真正有點“全民”的意思了。
?
科技武裝健身
21世紀以來,,日新月異的科技飛速改變著體育的面貌,。隨著體育運動的科技化程度不斷提高,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參數(shù)分析,、指導訓練,,已經(jīng)被全世界的高水平運動員廣泛采用。
國家游泳隊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期間,,中國航天和國家游泳隊夢幻聯(lián)動,,通過優(yōu)秀運動員風洞試驗,探明運動員不同姿態(tài)所受阻力的規(guī)律,為教練團隊確定訓練方案,、改善運動員身體流線型,、優(yōu)化技術動作等提供科學依據(jù)。此次東京奧運會,,國家游泳隊也以3金2銀的驕傲成績順利收官,,用成績見證著“科學就是第一生產(chǎn)力”。
▲賽場之上是運動員的拼搏,,賽場之外也是科技力的比拼
科技同樣在改變大眾的健身,。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手機在2010年后迅速普及,全新的健身生態(tài)也在出現(xiàn),,運動健康類APP迎來了大爆發(fā),。它們不僅可以記錄用戶的運動健康數(shù)據(jù),還能提供健身知識,,制訂健身計劃,,并可以推薦完整的鍛煉方案及執(zhí)行工具,甚至還能定制飲食計劃,。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利用運動健康APP,,記錄健康數(shù)據(jù)、制定健康計劃?圖/華為運動健康APP
華為運動健康APP的數(shù)據(jù)則顯示,,截止到2021年7月,,華為運動健康APP全球累計注冊用戶已突破3億,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全球月活用戶超過7000萬,。
運動健康類APP讓年輕人們開始習慣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自己的健身行動,。
?
快時代的慢威脅
毫無疑問,,健康是健身的首要目的。全民健身熱的背后,,是人們對慢性病等威脅健康的身體狀態(tài)的隱憂,。
過去的十年,既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大爆發(fā)的十年,,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大發(fā)展的十年,。這個“快時代”也在催生看不見的“慢威脅”,。
逐漸年輕化的慢性病,在快速飛奔的時代中找上了門,。
一份關于《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的調查,,也證實著慢性病逐漸找上年輕人的事實。白皮書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中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歲至29歲的患病/高風險人群占比已經(jīng)達到15.3%。
在這一背景下,,“養(yǎng)生”逐漸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熱詞,。無論是00后奧運冠軍妹妹想要的保溫杯,還是白領辦公桌上基本標配的枸杞,、維C,、紅棗三件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養(yǎng)生行列中,。在飲食養(yǎng)生的同時,,年輕人們也開始加入健身大軍,改善自己的體質,。有的還會選擇使用智能穿戴設備,,來監(jiān)控和指導自己的運動,智能穿戴設備的大發(fā)展時代也隨之而來,。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年第一季度》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729萬臺,,同比增長42.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98萬臺,同比增長44.3%,。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年第一季度》?圖/IDC官網(wǎng)
體衛(wèi)融合成為當代人解決慢性病隱憂的“良方”。國務院在《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就專門強調要推進體衛(wèi)融合理論,、科技和實踐創(chuàng)新,,并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
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也開始和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并推廣慢性病干預和治療方式,。2018年,301醫(yī)院攜手華為,,基于HUAWEI Research平臺,,快速構建了心臟健康研究APP,配合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如華為WATCH 3,、華為手環(huán)6等的高性能心率傳感器,,依托全國80多家協(xié)作醫(yī)院,進行了心臟健康研究,。自2018年9月發(fā)布該項研究到2021年3月,,301醫(yī)院心臟健康研究共計招募247萬+研究用戶,,篩查出高風險用戶數(shù)9995人,就醫(yī)人數(shù)4535人,,房顫篩查準確率94%+,,早搏篩查準確率90%+,相關研究成果被寫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2020年最新發(fā)布的房顫管理指南,。
▲301醫(yī)院研究團隊使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進行心臟健康研究,。*本產(chǎn)品非醫(yī)療器械,測量數(shù)據(jù)和結果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依據(jù)
目前,,華為也已建立了多個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研究運動和健康的關系,,以便人們更加科學地安排自己的作息與鍛煉,。同時,運動與健康科研的成果,,也在不斷反哺競技體育,,助力中國健兒追求“更快更高更強”。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伴隨著許海峰的一聲槍響,,中國實現(xiàn)了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就此拉開中國奧運健兒憑借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奧運強勢出擊的序幕,。也是在同一階段,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成為那個年代向往開放、相信奮斗的國人最樸實的寫照,。
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創(chuàng)造了9.83秒紀錄,背后正是近年來運動科技的大發(fā)展,,從數(shù)字化的身體管理,,到更輕的跑鞋乃至摩擦力更大的塑膠跑道,科技對運動的滲透,,趨于極致,。同樣在賽場之外,全民健身的“跑道”上,,也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力量加入,。
“全民健身”這件事,正在快速地被重新定義,,它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圖景,,誰也無法預料。但和70年前一樣,,所有的目標都指向一處:讓人們更加健康,,也讓這個國家,更加健康,。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