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裝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東側(cè)外墻(格雷/圖)
如果將不同媒介形容為不同的語種,雕塑無疑是藝術家李怒的母語,。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他善于運用含有變化性的材料——鉛、冰,、羊脂,、聲音或氣味,展現(xiàn)種種不確定的狀態(tài)與關系,。
雕塑在李怒眼中不再是單純的塑形,,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在重新討論雕塑,,“挖掘雕塑語言的可能性,,以及身體、雕塑,、行為和影像之間的延展性,,我將它們之間的邊界模糊化,,來對付‘今天的復雜性’?!?/p>
9月16日,,李怒最新個展“流沙即磐石”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朱朱擔任策展人,。此次展覽呈現(xiàn)了李怒的二十多件作品,除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創(chuàng)作于2019年,,其余都是新作,,涉及雕塑、裝置,、影像,、繪畫等多種媒介。其中的文本裝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東側(cè)外墻,。展覽將持續(xù)到11月15日。
《瀑布》是藝術家以自己的身體為模型,,不斷打磨,、調(diào)整蜂蠟創(chuàng)作的一組雕塑(格雷/圖)
“流沙即磐石”出自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出版于1969年的一本詩集,,原文寫道:“沒有什么建于磐石,,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們的責任就是建造,,仿佛流沙就是磐石……”這些詩句始終鐫刻在李怒的記憶深處,,被他用作了此次展覽的標題。李怒認為,,一粒流沙般的個體也應該成為磐石般堅韌的存在,。
標題中的“流沙”與“磐石”也在李怒運用的材料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現(xiàn)。參展作品的材質(zhì)有漢白玉石材,、鋼板,、銅鑄等“磐石”,也有水銀,、鋁,、蜂蠟、羊脂等“流沙”,。
在《庇護所》中,,藝術家對日常生活用品——臺球、可樂,、浴缸和鋼琴做了些許改動,,使其變?yōu)橐粋€四幕劇的戲劇裝置(格雷/圖)
《未竟之柱》的基座是由漢白玉鑄成的“十一芒星”,,柱頂鑲嵌著星狀圖案的金屬鋁盤和封閉在玻璃中的液態(tài)金屬水銀。玻璃阻隔了鋁和水銀相融合而可能產(chǎn)生的“鋁汞齊”化學反應,,從而使整件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將要發(fā)生卻未完成的狀態(tài),。
在《硬陛》中,李怒用青銅鑄造了曲面的大型硬幣裝置(格雷/圖)
在《硬陛》中,,李怒用青銅鑄造了曲面的大型硬幣裝置,,靈感來源于投擲硬幣和量子力學中對于“上帝擲骰子”的爭論。
《世界》系列的靈感來源于古羅馬人對于“世界”的定義,,李怒將其與人類肚臍進行類比(格雷/圖)
《世界》系列的靈感來源于古羅馬人對于“世界”的定義,,李怒將其與人類肚臍進行類比,試圖將身體和歷史聯(lián)系起來,,闡述自然和文化之間的關系,。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占據(jù)了一層展廳近一半的空間,鋼板鋪就的地面之下安裝了機電裝置,,人們踏上鋼板,,就會隨機產(chǎn)生金屬撞擊的共振聲。
鋼板在人們眼中是充滿韌性和體量感的,,李怒想換一個角度讓人感受到它的另一種性格,。“我認為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它們自身不會說話,,但我想讓它通過發(fā)出聲音來表達自己,跟人有一個交流,?!睘榱诉@件作品,李怒做過非常多的實驗,,去測試不同厚度的鋼板發(fā)出的音質(zhì),。“每個物體的聲音都是有個性的,,我尊重這種聲音,。”
巨大的共鳴聲也是一種警示,,“尤其在今天,,人是需要被刺激的,”李怒認同這種藝術的喚醒功能,。
策展人朱朱認為,,李怒承續(xù)著不斷演進的“社會雕塑”的觀念,“將雕塑視作行為,,以及行為的痕跡與結(jié)果,,以此討論個體如何介入和出離這個快速流變的現(xiàn)實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