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胡德夫在銀川藝術節(jié)演出(受訪者提供/圖)
一生就是一首歌
時隔三年,,胡德夫再次出現在大陸熒屏上。在3月16日首播的音樂綜藝節(jié)目《聲生不息·寶島季》里,,他銀發(fā)蒼蒼,,一襲白衣,坐在白色的鋼琴前,,緩緩彈起《橄欖樹》——身后是日月潭,,頭頂湛藍紋絲不動,大朵白云隨風緩行,。
他的手指在琴鍵上飛快滑動,,悠悠唱著“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兩道白眉隨音符微顫,。他已72歲,,聲音滄桑遒勁,又舉重若輕,,歌聲在山水間回蕩,。
2010年開始,胡德夫在大陸亮相頻頻,,他發(fā)行了自己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第三張專輯《芬芳的山谷》、第四張專輯《時光》,、第五張專輯《最后的獵人》,,在全國多地舉辦了《大武山藍調·彈唱私享會》,參與了多個音樂節(jié),,擔任演唱會嘉賓,,客串電影,舉行音樂講座……60歲后,,生活反倒和音樂越綁越緊,,像是要把沒有唱歌的二十多年一次性補回來。
像是為了某種使命一般,,他瞪大眼睛,、張大耳朵采擷故事。10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大陸,,行至黃河源頭,南下川滇山林,,北上內蒙古草原——作為臺東山谷里長大的臺灣原住民,,他本能地與自然親近——有些成了文字,有些成了音符,。還有很多成了記憶,,等歲月譜成歌。
大陸文化界和年輕人對這位老者報以熱烈的歡迎,。他在大陸的演唱會上,,歌迷會跟他一起哼唱,演出邀約和商業(yè)資源不斷涌來,。一位記者回憶,,在《時光》簽售會上,在場多是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不停用手機拍照,,胡德夫淹沒在咔嚓聲里,。他還出現在多檔文化類節(jié)目中,為《朗讀者》寫了主題曲,,在《經典詠流傳》里唱《牛背上的小孩》,,拍了一檔人文音樂節(jié)目《未央歌》,出了自傳《時光洄游》和《我們都是趕路人》,,還編寫了《音樂通識課·胡德夫講世界民謠簡史》。
主持人白巖松在給《我們都是趕路人》這本書作序時寫:“幸虧是在不年輕之后才聽到胡德夫,。就像年輕時愛喝可樂,,可中國人,終會在歲月里明白茶的滋味,。我曾經以為,,年輕人不會喜歡他的歌,可后來發(fā)現:我錯了,?!笔堑模路蚓拖褚豢罾蠘淦斩?,適合人到中年甚至老年細品,;又像一杯精釀,適合喝膩了奶茶的年輕人靜飲,。
胡德夫在《聲生不息·寶島季》臺灣分會場彈唱《橄欖樹》(受訪者提供/圖)
3月13日,,胡德夫在太平洋邊的臺東故鄉(xiāng)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的視頻采訪。近年,,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精力越發(fā)有限。但聊起往事,、當下與未來,,他依然矍鑠。
“我的故事可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吧,?!焙路蛘f,“我的故事講了很多遍了,。一個山上的小孩,,11歲出來讀書,最后成了一個歌手,。他為什么能考到臺大,,為什么能碰到李雙澤,他們一起寫歌怎么會寫《牛背上的小孩》,,故事就一個一個這樣出來,。不像很多歌手現在有計劃做系列的專輯,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讓人家不會忘掉他,。我的東西不是這樣,,透過有限的歌去連那個沒有斷過的故事。我曾經也從民歌的陣容里逃出來做運動,。這一生就是一首歌,,是生命中的一首歌?!?/p>
1973年12月31日,,青年胡德夫回鄉(xiāng)參加年祭(受訪者提供/圖)
唱自己的歌
此前,胡德夫匆促半生,,被密密麻麻的跌宕與抗爭填滿,。
他在樂壇起點頗高。如果把臺灣民歌史比作一首歌,,那胡德夫,、楊弦、李雙澤就是這首歌最開始的幾個音符,。李雙澤已經去世四十多年,,楊弦早早移居美國,反倒是胡德夫,,兜兜轉轉又回到音樂里詠唱生活?,F在,沒有人比胡德夫更能代表臺灣民歌,。
1972年,,胡德夫讀大三。父親病重,,他不得不從臺灣大學外文系肄業(yè),。為籌措資金,他白天在紡織廠當文書,,負責撰寫對外貿易信件,;周五晚到與朋友合開的鐵板燒飯館看店。后來,,他得到了第三份工作———到咖啡廳駐唱,,每周二四六晚,在酒吧角落里哼唱一些電臺常播的英文歌,。這三份工作加起來,,月收入約3000元,也只夠父親10天的醫(yī)療費,。
那時的胡德夫習慣背個吉他,,穿牛仔褲,,在大街上穿過人行道閑逛,最喜歡的歌手是鮑勃·迪倫,。做駐唱時,,他不用麥克風,靠自學的鋼琴和吉他彈唱,。胡德夫的英語老師,、詩人余光中形容他的聲音“宛如在厚壯的身體里住著一個深沉的大風箱”??Х瑞^吸引著臺北的精英青年,,19歲的張艾嘉逃學來聽歌,尚未靠電影揚名的胡因夢也是常賓,,還有后來的音樂人、飛碟唱片聯合創(chuàng)辦人吳楚楚,,大家都還是學生,。
在咖啡廳,胡德夫認識了同齡人,、美術系學生李雙澤,,李雙澤知道他是原住民,想聽他唱自己民族的歌曲,。胡德夫憑著記憶,,唱了小時候聽爸爸唱的《美麗的稻穗》,收獲了現場的掌聲,?!袄铍p澤讓我知道了,唱自己的歌有多重要,?!贝饲八⑽母瑁瑥奈词盏竭@樣的反響,。從前上音樂課也從來不及格,,他聽慣了山林間和部落里自然吟唱的音樂,很厭煩音樂課上的哆來咪,?!鞍l(fā)現當時被教育制度否定的東西,被朋友喜歡和重視,。于是,,就找更多的歌。原來不是哆來咪才是音樂,。這個很激勵我,?!?/p>
余光中在課上教他們美國民謠和臺灣新詩,鼓勵他倆和楊弦寫歌,。楊弦為余光中的詩譜曲,,將《鄉(xiāng)愁》《江湖上》《民歌》等歌曲集結成輯。1975年6月6日,,楊弦和胡德夫在臺北中山堂舉辦新作發(fā)布會暨“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上半場都是臺灣當時流行的西洋各國民謠,進入下半場,,楊弦開始唱自己的歌,。
在當時的臺灣,“舊上?!笔斤L花雪月的歌曲,、日本及西洋的翻譯歌曲、瓊瑤“三廳式電影(客廳,、飯廳,、舞廳)”的相關歌曲大行其道。楊弦的創(chuàng)作跳脫出原有框架,,余光中的詩純美簡單,,楊弦的曲調甘美清麗。歌手,、樂手的通力配合使得這場民歌演唱贏得了兩千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余光中事后評價:“至于楊弦的歌曲自命民歌,也無非是向往其清純天然,有意表示與當代的流行歌曲劃清界限而已———正如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借樂府民謠來重振唐詩一樣?!彼嬖V三人,,這個東西應該叫“new folk”(注:新式民歌)或者叫“創(chuàng)作民謠”?!坝嗬蠋熛喈斢诮o我們正式‘定調’了,。”胡德夫回憶,。
時任廣播公司主持人陶曉清是在臺下鼓掌的觀眾之一,,她向楊弦要來了卡帶,在自己的節(jié)目《熱門音樂》中播放了三首歌,。此前,,《熱門音樂》只介紹西洋流行音樂。陶曉清一度擔心遭聽眾非議,,沒想到來信都是贊美,,也有聽眾分享自己寫歌的經歷,。陶曉清意識到臺灣社會已經有一股創(chuàng)作音樂的能量在醞釀,她邀請聽眾寄來自己的作品,,開始推廣本土民歌,。
1976年,陶曉清在淡水文理學院組織“民謠演唱會”,,胡德夫是被邀請演唱的嘉賓之一,。但他因受傷不好登臺,只好讓李雙澤代替,。
李雙澤扛著吉他,,拎著可樂瓶,上臺便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們的年輕人喝的還是可口可樂。他轉向舞臺上剛唱完英文歌的同學,,不客氣地問:“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么滋味,?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歌,?,?”他怒砸可樂瓶,,唱了《望春風》等幾首中文歌。
第二天,,臺灣大學校園開始了關于“唱自己的歌”的討論,,民歌運動愈演愈烈。草地上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抱著吉他輕聲彈唱,,成為1970年代末臺灣校園中的一道風景,。學生開始自己寫歌,《再別康橋》《雨中即景》《阿美,,阿美》《蘭花草》等歌曲風靡一時,。1977年,校園民歌大賽金韻獎開始舉辦,,校園民歌猛烈地席卷了整個流行音樂市場,,所謂“臺灣校園民謠時代”由此開始。臺灣唱片工業(yè)迎來大洗牌,,往后數十年的華語流行音樂工業(yè)體系已成雛形,。
“在那個荒蕪的時代,我們以寫歌,、發(fā)表自己的作品,、說自己想說的話為運動的主要方向,。這個目標當然實現了。很多歌曲百花齊放,,音樂充滿著我們的土地,。”胡德夫說,。
2005年,,胡德夫在中國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宣傳專輯《匆匆》(受訪者提供/圖)
抗爭
1977年,李雙澤因搶救一位落水者而溺亡,。為李雙澤送殯時,,胡德夫和歌手楊祖珺(臺灣民歌運動的重要推手,1988年在北京舉辦了個人演唱會,,是第一個合法前往北京演唱的臺灣歌手)先后唱了《少年中國》和《美麗島》——兩首李雙澤生前未完成的歌曲,。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爆發(fā),,《美麗島》被臺灣當局認定為反動歌曲,,胡德夫因此被封殺。
1980年代,,胡德夫積極關注原住民運動,,在運動中創(chuàng)作。1981年,,他完成自己創(chuàng)作的第二首歌,、以排灣人圣山大武山為主題的《大武山》,結合“關懷雛妓運動”(那時臺灣社會常有人把十二三歲的女孩拐到城市做“雛妓”),,加入關懷內容,,改為《大武山的美麗媽媽》。1983年,,他創(chuàng)作了《最最遙遠的路》,。
1984年6月,臺灣海山煤礦發(fā)生爆炸,,造成72人死亡,。胡德夫趕去現場參與救援,扛出的尸體絕大多數是當地族人,。他們的身體被瓦斯充滿,。他在悲痛中創(chuàng)作了《為什么》?!斑@是我真正地第一次為山地而歌,。”胡德夫說,。首次演唱的現場,,他唱到一半唱不下去,,他在歌里控訴,“為什么這么多的人,,離開碧綠的田園,,飄蕩在都市的邊緣?為什么這么多的人,,涌進昏暗的礦坑,,呼吸著汗水和污氣?”當年年底,,他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為原住民尋求權益。從此頻繁出現在游行中,。
這位民歌旗手扛起了另一面旗幟,,丟下了音樂收錄工作,到處無償唱歌,。作為運動領袖,,他還要提供場地給大學生開會、討論,。學生們經常吃住在他家,,他的積蓄很快見底,家里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靠太太拉琴賺錢,。長達10年的時間里,他的電話被監(jiān)聽,,母親被約談,。當局禁止他在媒體和舞臺上的一切露面,。為了避免給朋友們帶來麻煩,,他與所有朋友息交絕游。
民歌運動剛開始那幾年,,他是全臺灣收入最高的歌手,,在高級餐廳唱歌,一個月能賺7萬元,,是餐廳經理的10倍,。“運動之后,,我發(fā)現我的家庭已經破碎了,。”
在種種對抗中,,胡德夫舊疾復發(fā),,患上脊椎炎,,長了嚴重的骨刺,靠四腳拐杖支撐才能走路,。他回到臺東已年過80的父母家,。把孩子交給他們照料。胡德夫心存愧歉,,他飽受身心折磨,,甚至讓朋友把炸藥綁在自己身上,“我真想炸死自己,?!?/p>
在臺東,胡德夫跟太陽說話,,把自己埋進沙子里,,到河邊泡溫泉,再泡涼水,,在沙子上做最大的伸展,,與風、閃電,、雨水,、海交流。他想到母親講過的很多故事,,寫出了《太平洋的風》,。
這么泡到第三年,骨刺竟然好了,。他把拐杖扔掉,,跳進水里,好多人以為他要自殺,,“他們不知道我那是高興,,你不知道我有多高興!”
被他拋下的唱片行業(yè)一路氣勢如虹,,更多的西洋,、日本歌曲涌入,卡拉OK風靡一時,。民歌運動里長出的創(chuàng)作歌手們在1980年代登臺亮相,,成為樂壇中流砥柱。飛碟,、滾石等多家唱片公司成立,,臺灣流行音樂工業(yè)體系逐漸完備。但一切都已經與胡德夫無關。
歸來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選用了德國Enigma樂團的《回歸純真》(Return To Innocence)作為主題曲,。臺灣原住民音樂人郭英男發(fā)覺,這首歌的旋律源自自己1988年在法國錄下的《老人飲酒歌》,。郭英男對Enigma提起訴訟,,中國臺灣的原住民音樂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臺灣唱片公司計劃把原住民集合起來,,投入資金做“自己土地上的歌”,。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胡德夫的身份不似以前敏感,,可以出現在公眾場合?!拔衣牭接行『⒆釉诔夷刚Z的歌,,電視廣播里也在唱,我想我在哪里,,這個聲音呼喚我出來,。”他幫義父郭英南到臺北打官司,,認識了很多年輕人,,與崔健、黑豹等音樂人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錄制合輯《七月一日生》,,之后又有公司請他唱《搖籃曲》和《步步歌》,。離開樂壇二十多年,白了頭的中年胡德夫以老者的姿態(tài)開始緩緩歸來,。
21世紀初,,胡德夫在母校淡江中學小教堂錄制了一張紀念唱片。教堂已經廢棄,,里面的舊鋼琴斷了兩根線,。胡德夫帶著錄音設備和樂器,白天聽蟬聲,,夜深了開錄,,兩天錄完了12首歌,。他回憶,,本想給老友當紀念,就錄了歌寄給一百多位朋友,,結果朋友們都打電話說非出版不可,。
2005年4月,這張專輯發(fā)布,為此,,胡德夫在臺北舉辦了個人演唱會,。據當時媒體報道:除了大批名流趕來捧場外,臺下更匯集了大量藍綠兩營政壇人物,。幾乎不會同場出現的兩撥人,,一起用手打著節(jié)拍,跟著臺上人哼唱——二十多年前,,他們遠不像此時這么勢不兩立,,都是聽著胡德夫及其朋友們的民謠成長的年輕學子。
這張專輯濃縮了胡德夫前半生的匆促與跌宕,,有他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歌《牛背上的小孩》,,有他給李雙澤唱的第一首歌《美麗的稻穗》,有《大武山的美麗媽媽》,,有《太平洋的風》……在已經實現工業(yè)化生產的唱片行業(yè)里,,這些歌以近乎緩慢的姿態(tài)雕琢了他二十多年的樂壇不在場時光。專輯以他1975年為詩人陳君天譜曲的詩歌命名——《匆匆》,。
歌里,,他像在唱著自己的前半生:人生啊,就像一條路,,一會兒西,,一會兒東,匆匆,,匆匆,。
專輯迅速獲得了樂評人與獎項的青睞,歌曲《太平洋的風》獲得2006年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最佳年度歌曲兩項大獎,。領獎臺上,胡德夫說,,我要感謝在我人生谷底,,在太平洋海邊,陪伴我的卑南人兄弟姐妹們,。在那些日子里我雖然沒有多少的物質,,卻體認到,太平洋的風中,,我們永遠那么自然,、尊貴而豐盛。
小時候,,胡德夫的家人叫他Ara,,在族里,,這個詞代表“勇猛”。這個名字像一個隱喻,,貫穿了他人生前55年,,他因勇猛白了頭,眉眼滄桑,,生活支離破碎,。但他終于又帶著這個名字歸來,不知還將往后詠唱多少年,。
(參考資料:《時光洄游》《我們都是趕路人》《音樂通識課·胡德夫講世界民謠簡史》《遙遠的鄉(xiāng)愁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胡德夫:“沒譜”的臺灣民謠之父》《“勇者”胡德夫》《專訪|胡德夫:匆匆流年,,我們都是趕路人》 《山谷的回響·胡德夫訪談》《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專訪:我的人生就是一首歌》《人物丨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入滇訪談錄》《胡德夫:赤腳到臺北 保衛(wèi)原住民權益》《臺灣民歌研究》《臺灣現代民歌運動與胡德夫》。實習記者劉歡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