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由電影《黃金時代》發(fā)起的系列跨界對話“黃金沙龍”于上海魯迅紀(jì)念館舉行,。導(dǎo)演許鞍華與作家王安憶,以“愛情去哪了”為題進行對談,,主持人是作家馬家輝,。
王安憶:蕭紅那個時代,愛情一定不是我們今天這么輕松,,今天的愛情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在那個時代我覺得愛情是帶有革命性質(zhì)的。
蕭紅實在是留給我們太多的傳奇色彩,,31歲就已經(jīng)完成了一生,。悲劇也罷,喜劇也罷,,轟轟烈烈完成了,,這就是黃金時代完成的,,這是那個時代賦予她的。就像張愛玲在上海寫作的時候,,只有那個時代有張愛玲,,前面的時代也不行,,后面的時代也不行,。每個人都有嵌入這個時代的機遇,而蕭紅的時代比張愛玲的背景要寬大很多,。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說啟蒙的話,要睜開眼睛,,睜眼看到自己的不幸福,。
我覺得蕭紅的愛是很有能量的,一個是她在那個年代里,,做為一個女性能那么坦然地去愛,,并且是愛幾個人;還有就是她每次都愛得極為熱烈,,在愛的能量上,,她一生中的男人都不能與她匹配。
許鞍華:事實上,,愛情也是被發(fā)明出來的,。以前是沒有這種概念的,結(jié)婚只是一種結(jié)構(gòu),,而愛情似乎是從這個結(jié)構(gòu)逃逸出來的東西,,一種浪漫性的爆發(fā)。
王安憶:愛情就是兩件事在支持,,一個是性,,或者說是情欲,它是一種能量和熱情,;一個是審美,,就是互相吸引。
無論時代環(huán)境怎么變,,愛情的本質(zhì)還是一樣的,。只是處境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F(xiàn)代人不那么“嚴(yán)肅”了,,時代開放后,他們在愛情上尋求花樣的成本也少了,,所以像以前,,像蕭紅和蕭軍的愛情,或是薩特與波伏娃,他們在嘗試一種多元式的愛情,,那是嚴(yán)肅的,、試驗的,他們對自己有要求,。但現(xiàn)在不是了,,更多的是成為軟弱的借口。
馬家輝:我經(jīng)常覺得愛情不一定要專一,,甚至覺得愛情要一對一的觀念對男女都是一種傷害,,可我看二蕭的通信,包括薩特和波伏娃,,他們都在嘗試多元性地戀愛,,卻都痛苦著、愧疚著,,這是為什么,?
王安憶: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就像是先驅(qū),,他們在做這種愛情上的試驗的時候,,無論是怎樣的態(tài)度,這里面都有嚴(yán)肅的東西,,因為成本很高,,尤其是對女性而言。不像今天,,今天你濫交,,道德上沒有成本,別的地方也沒有成本,。今天這樣的試驗就不是那么有試驗意義,,還有前面的人已經(jīng)告訴我們,沒有約束的感情其實也并不感覺幸福,。有些是需要約定,,需要遵守自己的諾言,然后才會有快樂,,不能簡單地歸于道德,,歸于道德只是方便我們維護它、批判它或是擯棄它,。當(dāng)前人用很多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樣做是不快樂的時候,,今天的人為什么還要重蹈覆轍?在我看來已經(jīng)是放縱自己,,那里面的愛情,,不論是情欲,、審美、性,,都是不嚴(yán)格的,。不是我們做試驗時過于嚴(yán)格,而是我們現(xiàn)在都放低了標(biāo)準(zhǔn),,所以說今天的愛情跟那個時代的愛情相比,,品質(zhì)沒那個時候的高。以前是試驗,、革命,,現(xiàn)在只不過是為自己的軟弱找一個借口,。
現(xiàn)場觀眾提問:為什么女人越愛越深,,而男人越愛越淺?
王安憶:我覺得愛這種事一定跟人的厚度有關(guān)系,,一個人的厚度夠,,并且有含量的話,他的愛的總量就會比較多,。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換,,或者愛很多很多人,似乎很輕易愛上一個人,,或者輕易得不愛上,,他從總量上就攤得比較薄,這不是性別的問題,。
許鞍華:這句話里說的女人就是弱者,,抓住一個男人就不放手。我覺得很多我認(rèn)識的女人不是這樣,,不能一概而論,。也不一定說男人比女人差,每個人不同,。我覺得愛情跟智慧是分不開的,,是有一種容量和了解,不光是激情,。
馬家輝:男人不懂愛,,因為男人從小被教育要養(yǎng)老婆買房子要成功,這慢慢把對于很細致的東西的欣賞去掉了,。今天就算把很深的感情給到男人,,他不懂得欣賞,他不懂不是他不要,,也不是那個東西不好,,他就是不懂,,不懂得好好去享受愛情很細膩的那個部分。
(本文為演講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