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梅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蛟龍?zhí)柺孜淮笱笊顫撆茖W家,,同時兼具大洋深潛與南極科考經歷的第一位中國女科學家,,2023年7月20日獲評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孫凌宇/圖)
一個地質學家每天早上在河邊跑步時,,她在想什么,?
唐立梅看著林蔭道旁的樹,,透過鏡片,她琢磨的不是綠葉的形狀或樹皮的紋路,,而是“中生代的時候它是什么樣子”,。還沒來得及得到完整答案,她的思緒又立刻發(fā)散到“中生代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而我們每天早上都在吃恐龍蛋,,雞也是恐龍的一支”。
來回跳躍的視角在她腦海中的演播臺不斷切換,,有時具象有時宏觀,。“萬物同源,,樹也是碳,,我們自己也是碳基生命,也吃碳水化合物,,火化之后也是一堆骨灰,。草木皆灰,我們和一堆樹的灰也沒什么區(qū)別,,都是碳,。”
她語調歡快,,如果“徜徉在知識的海洋”真有其畫面,,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忙于跟遠古的地球交流,,發(fā)生在身邊的對話往往令她無暇接茬,。“我從來不無聊,,因為有太多事情要想了,。我現在很怕無效社交,覺得耽誤思考的時間,。尤其是跟我爸,,每次他問今天要做什么菜,或是那個菜多少錢一斤,,唉,,這些我都不想回答。我就說你看著辦,,1000塊以下的不要問我,。”
日常生活中“不近人情”,,但面對一些遙遠的事物,,她又極其感性,。一次在蔻享學術(一家以學術視頻傳播為主的科研網絡平臺)上聽到中科大教授薛永泉關于黑洞的講座,還沒跑完步的唐立梅忍不住愣在路邊淚流滿面,,“我以前理解的黑洞就是一個無底洞,,但其實黑洞是一顆暗星,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天體,。它只是因為引力的無限大,,到了視界范圍之內,光都無法逃逸,?!?/p>
她感受到獲得新知的喜悅和宇宙的浩瀚,隨即又發(fā)揮段子手本領,,想到一些好玩的事情:“我解鎖了分手新方式,,以后不要隨便說我們倆分手了,要說我要去黑洞了,,這才是宇宙級訣別,;表白也不要說月亮代表你的心,因為月亮每年以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越來越遠。怎么代表你的心,?”
接受采訪時的唐立梅一襲花裙,,笑眼盈盈,看起來更像是言情小說家而非固有印象中那類泡在實驗室里的嚴肅科學家,。她輕輕扭過頭,,用仿佛收到人生第一束花時的甜蜜神態(tài)回憶那些幸福,“《三體》也是我跑步時聽完的,,還有劉慈欣的《球狀閃電》,,也寫得非常好,量子化好浪漫,?!?/p>
在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十幾年后,這些沒有盡頭的知識逐漸占據她的大腦,,左右她的喜憂,。比起看綜藝,她明顯覺得去關注馬斯克,、關注人造太陽更有趣味,,畢竟“45億年之后,地球是會變涼的,,內部能量消耗殆盡,,變成一個僵死的星球,,未來肯定要移民太陽系,實現可控核聚變”,;同樣的,,“現在也沒有什么值得我掉眼淚的事情,因為考慮的都是138億年來的宇宙大爆炸以來的事情,,我們都是35億年的星際物質,,源于星際,回歸星際,?!?/p>
做科研、帶研究生之外,,唐立梅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去各地參加科普講座,。10年來,從小學到大學,,從電視臺(于2023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現身全國首檔海洋文化類知識交互節(jié)目《海洋公開課》)到網絡平臺(曾獲搜狐視頻個人綜合指數月榜首位),,她早已成了活躍在這一領域的熟面孔,參加了近200場科普活動,。
大學之前,,唐立梅從未走出過河北的保定蠡縣,沒有坐過汽車,,沒有見過電梯,。接觸科學的世界后,她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從小我有這么多認知,,那該多好呀?!比缃耠m然無法改變過往,,但她堅持不懈的宣講開始切實地在許多年輕的生命里種下影響?!拔也皇钦f讓大家都來當科學家,,而是說大家可以喜歡科學,把它當成是愛好,。我對自己的定義也是科研工作者和科學愛好者,。”
以下是唐立梅的口述:
《海洋公開課》視頻截圖
深海的星空
我第一次講是在2013年,,那次是應浙大志愿者組織的邀請,,去杭州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學。那個時候很緊張,哪怕是對著小學生都很緊張,,聲音都有點發(fā)抖?,F在我是人越多越興奮了,最好是一萬個人哈哈——還沒去過一萬人,,除了在線直播,。江蘇廣播知識大會、跨年大會,,有的在線一千多萬人,,現場也沒有那么多人。
2013年那次我是以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的身份,,分享“蛟龍?zhí)胶,!保S著“蛟龍”號前往西太平洋的采薇山科考、完成第72次下潛任務)的經歷,。那一年的9月7日早上,,我的心經過了三天的狂跳之后,在進入潛器的那一刻突然安靜下來,。
我特別期待看到發(fā)光生物,,因為之前讀陳鷹老師的《深海科考探險日記》,,里面說它們像靜謐的夜空中一眨一眨的星星,。我一直期待這一美景,臉一直貼在觀察窗前,。到350米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第一個發(fā)光生物出現了,,真是像星星,但卻是像流星,,很快從眼前劃過,。它們本是不動的,只是我們一直在下潛,,因此一顆一顆如流星般劃過,,也有的像螢火蟲一樣在窗前縈繞而過,有時候看見一大串在眼前飄過去,,雪樹銀花般晶瑩,,也有的本來聚集在一起,也許受了我們的打擾一下子散開去,,像夜空中綻放的煙火,,美呆了。真是好神奇,我們在船上看夜空,,是滿天的星斗和清晰的銀河,,沒想到水下也是漆黑的“夜空”和漫海的“星星”。
深潛時間近10小時,,蛟龍?zhí)柕妮d人艙直徑只有2.1米,,沒有洗手間,前一天晚飯后我們就停止進水,,第二天早晨僅生咽幾塊餅干和一個煮雞蛋,。
在濕冷的艙內完成4個半小時的海底作業(yè)后,我一直都是很興奮期待的心情,,跪在觀察窗面前觀察,、記錄、拍照和搜尋要取的樣品,,沒有恐懼感和擔心,,唯一擔心的就是怕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那一次我們最深下潛到2774米的海底,,帶回了8升近底水樣,、11塊巖石、兩管沉積物,,冷水珊瑚,、海葵,、海膽,、海綿、海星,、海蛇尾,、寄居蟹等11種生物樣品。
平時我們科研的壓力很大,,學業(yè)比較重,,出去給學生們講這些就相當于放松了。他們很開心,,眼里會放光,,我特別喜歡這種反饋。有的中學生會問,,你的收入怎么樣,?結婚了嗎?更多的是交流科學,,問我世界上有沒有海怪,?極光是怎么形成的,?探討水母是否永生。
最近一場在珠海一中,,我給他們放南極考察隊友做的視頻時,,他們自發(fā)地在下面打節(jié)拍。2017年我們在難言島建國家的第五座南極考察站,,視頻名稱就叫難言島,,背景音樂改編的是《成都》,自己重新填了詞,。
我參與的是第34次南極科考隊,,一百多號人,去了165天,,其中科研人員大概有三十來人,。去南極考察條件艱苦很多,也沒有信號,,在新西蘭轉港的時候,,我跟女兒視頻,問她想媽媽嗎,?她說,,不想媽媽。
那是她人生第一次說的四個字,,當時她還不到兩歲,,去之前我也有過猶豫,但后來覺得這是很難得的一次機會,。畢竟她大學畢業(yè)之前,,我也許都不能出長差了,而且去南極也會有一定的出差補助,,去完也很有收獲,。那次根據我采回來的巖石,自己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我的學生還由此寫了畢業(yè)論文和學術論文,。
建站隊員在難言島上建站時,我們就去取南大洋的沉積物,。高原路況不好,都是冰雪覆蓋,,每走一步都有一個深深的雪窩,,下面還有一些會打滑的鵝卵石??諝庖蚕鄬ο”?,有天我們從早上8點走到下午一兩點,中途只吃了點面包,即便是在平地,,也已經很累了,。同行的一位男隊員爬不動了,我就把他留在山腳看守樣品,,自己和另外一個武大的博士繼續(xù)手腳并用地爬上200米高的青龍山,,到山坡上去采集一些新鮮巖石。
我們穿著雪地鞋和企鵝服,,拿著“地質三大件”羅盤,、錘子、放大鏡,,選取樣本時要拿錘子敲巖石表皮,,看是不是“原位”,能不能代表原本的巖漿事件,。若是從別處滾過來的則沒有研究價值,,石變或是風化很嚴重的,測出來元素含量不準,。
整個過程我是很有激情的,,因為是我自己的樣品,想著難得不遠萬里跑到南極,,我一直很興奮,,想盡可能采更多。現在我們測出來那些大概在5億年左右,,也提出了一個構造演化模型,。我很喜歡陸地的巖石,它里面有鋯石,,可以通過分析其中鈾與鉛的成分來精確定年,,很神奇。
《海洋公開課》視頻截圖
從涅槃到熱愛
我們研究所是二所,,在杭州,,直屬自然資源部,另外的一所在青島,,三所在廈門,,四所在北海,四個研究所負責的重點不一樣,,有的負責近海,,像北海就是服務地方的,主要業(yè)務在廣西,,還有東盟那邊,。我們單位主要就是深遠海,,包括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極,。
我工作13年了,畢業(yè)的時候已經快30歲,。以前我都不太了解海洋所,,雖然也在杭州,離浙大很近,,但以前從沒去過,,壓根不知道還有這么個單位。
在浙江大學讀博士期間,,現單位的兩名研究員到學校作報告,,聽他們介紹熱液氯化物“黑煙囪”——海底冒的黑濃濃的煙,還有盲蝦一類的生物,,你能想象在那么幽深的海底還有那么多的生物嗎,?當時我就覺得如果能去海洋所工作,那得多理想,,于是就決定把研究領域從陸地地質學轉向海洋地質學,。
我從小就很喜歡浙江,它就是富庶,、勤勞的代表,,現在終于是浙江人了,已經評了三次最美浙江人了,,我特別開心,。從小的理想就是浙大。我本來高考正常發(fā)揮的話上浙大完全沒有問題,。結果因為太緊張,,數學考砸了,本科是在河北工程大學,,讀勘查技術與工程,。
畢業(yè)后第一次考研,同樣因為緊張,,沒考上,。當時工作了一年,去工地做地基處理,,天天戴著安全帽打樁,。一年后我立馬辭職了,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差太遠了,,我從小就是(立志)要讀博士的。
2017年6月13日,,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準備進入水中,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新華社/圖)
第二次考研調劑到昆明理工的地理工程,,做地理災害調查,;博士終于考到浙大,相當于工科轉理科,?;剡^頭來看,最后結果是一樣的,,“殊途同歸”,。我的一位師兄是9年浙大本科碩士,現在也是我辦公室的同事,。去年知乎有個紀錄片《我的高考笑忘書》,,采訪那些高考發(fā)揮失常的人后來怎么樣了,把我拿來當勵志榜樣: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讀博的時候壓力太大了,因為我差不多換了一個方向,,從零開始,,三年速成了一個博士。現在你知道三年畢業(yè)都很難,,很多博士都要延期,,讀個五六年。我博士答辯完,,老師請評委和學生們一起吃飯,,當作畢業(yè)告別。我吃完那頓飯,,也是因為喝了一些酒,,回到學校在路邊就止不住哭起來了。我蹲在路邊一直哭,,覺得付出了這么多,,終于有成果了,后來還有個路過的女生來問我,,說同學你沒事吧,。
經歷了那個涅槃的過程,你就會喜歡上它,。因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最終的興趣也就會在那里,,你最終會愛上它的。我以前聽浙大的鄭強(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老師在演講時說,,他愛上他做的高分子專業(yè),,就是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在地下室連續(xù)熬了一個多月,,出來之后他就發(fā)現他愛上這個專業(yè)了,,因為他付出了那么多。
其實任何一個領域到了科研階段,,都是有些枯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深入進去,會發(fā)現它越來越有意思,。比如當讀懂了一篇文獻,,會真的很開心,接觸到大量以前教科書上都沒有的新奇的知識很令人興奮,。
我一直就是很喜歡學習,,享受學習這件事??赡軓男【陀X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寫作業(yè)就不用干活,不然就要去拔草,、割麥子?,F在也是一樣,我但凡在家里辦公,,就不用做家務了,,今天中午是王博士(我先生)做飯,我爸洗碗拖地,,我就在那里用電腦辦公,。
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但他們條件也很有限,。我小學的所有東西都被我媽賣掉了,,教材也賣了,家里的兩棵樹也給她賣了,。因為實在是太缺錢,。那兩棵樹一棵500塊錢,很粗的楊樹,,一直等到我和我哥大學畢業(yè)她才敢賣,,因為那兩棵樹她覺得是我和我哥的象征。后來回老家就感到很熱了,因為那個樹一直是為我們遮陰的,。
現在我自己的女兒7歲了,,也很喜歡科學。但只是表示喜歡,,并沒有怎么樣,。她的科學課老師是植物老師,所以她現在的志向就是當植物學家,。我對她也沒有什么期望,因為我覺得自己也還沒有長好,。對我現在來說,,在科研領域我覺得我還是一個蹣跚起步的嬰兒,剛剛開始,,以后的路還很長?,F在我只能說是一個科研工作者,不能稱為真正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