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湛江東海島龍安村,,回村過年的姑娘(陳亮/圖)
我的故鄉(xiāng)東海島,,在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東部,歷史上為古雷州府轄島,,中國第五大島,,廣東第一大島,面積約289平方公里,,曾經(jīng)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天然海島,。
2023年,東海島調(diào)文村,,正月十五參加民俗文化活動的姑娘(陳亮/圖)
湛江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海島位于湛江南邊,與市區(qū)一海之隔,。多年來,,對島外人來說,這里一直是一片神秘而落后之地,,但對我來說,,這里是世外桃源似的天然海島。
2018年,,東海島龍安村,,村里撿螺的少年(陳亮/圖)
2007年左右,東海島開始大開發(fā),。隨著鋼鐵,、石化、造紙,、制藥等項目先后建成投產(chǎn),,東海島打出“建設(shè)現(xiàn)代化工業(yè)新城”的口號。
2018年,,東海島,,紅星水庫邊的小姑娘(陳亮/圖)
我從小在漁村長大,老家離海邊不到800米,,大海就是我的樂園,。我依稀記得和小伙伴們在海邊的木麻黃樹林里,睡在席子上乘涼的場景:白云在藍(lán)天上飄蕩,,海浪反復(fù)沖刷拍打,,錄音機(jī)里播放著那個年代的流行音樂。我們白天去趕海,,捕魚捉蟹,,踢足球,在海里游泳,;夜晚在月光下趕“沙馬”(沙蟹),,燒火堆烤番薯,用海水做飯,,數(shù)星星,,打功夫……這些童年美好的經(jīng)歷,,成為我日后飄蕩他鄉(xiāng)慰藉心靈最好的良藥,也是我對故鄉(xiāng)最深的思念,。
2017年,,東海島龍安村,漁民陳仁剛,,我的小學(xué)同學(xué)(陳亮/圖)
2013年,,我從江蘇回到湛江生活并開始拍攝故鄉(xiāng)。彼時,,島上的不少村莊新建了一些樓房,,街道上突然多了不少外地人,路上的工程車沒日沒夜地來來回回,,填海,、建廠,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場景,。
2014年,,東海島庵里村,回村走親戚的男人(陳亮/圖)
我回到小時候居住過的老屋,,來到祠堂前幾棵百年老榕樹下,,周圍長滿了野草,一條小溪從樹下流過,,老樹的氣根垂到了地上,。村里還有一口荒廢很久的石砌古井,小時候大家都在這里打水洗衣服,。這里曾是村里的文化,、娛樂中心,非常熱鬧,。如今,村民都搬到靠近公路的新村了,,老村已很少有人居住,。
2013年,東海島南山村,,燒稻桿的農(nóng)民,。2016年村莊搬遷后,這里的農(nóng)田荒廢了(陳亮/圖)
2016年,,外婆的村莊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了征地拆遷,。那一年外婆去世了,葬禮在拆剩下的老屋舉行,。站在院子里,,我覺得自己不僅是來送外婆的,,也在送別這個田園般的村莊,送別我在外婆家的美好回憶,。
2013年,,在渡船上望著故鄉(xiāng)東海島的人們(陳亮/圖)
2021年我回村里生活,第一個晚上就失眠了,。夜晚的村子很安靜,,大卡車駛過村道減速帶的聲音傳到很遠(yuǎn)的地方。三公里外工廠林立,,燈火如晝,。小時候夏天熱,我經(jīng)常在樓頂睡覺,,滿天的星星,,東南邊遠(yuǎn)處只有一盞燈,那是海邊的燈塔,。
2014年,,東海島龍騰村,一對青年男女回村里舉辦傳統(tǒng)婚禮?,F(xiàn)在這里是中科煉化化工廠(陳亮/圖)
剛回來拍攝時,,我被當(dāng)作異鄉(xiāng)人,村民會用蹩腳的普通話問我:“拍這些有什么用,?”我每次都哭笑不得,,用標(biāo)準(zhǔn)的東海話(黎話,雷州方言)回答:“東?,F(xiàn)在變化這么大,,留點資料,給子孫后代看啊,?!?/p>
2015年,東海島腳踏村,,路邊少年(陳亮/圖)
如今,,我依然在村莊里生活,工廠正一步步逼近,,許多年輕人或有點經(jīng)濟(jì)基礎(chǔ)的人都進(jìn)城了,。我也不知道還能在東海島住多久。我預(yù)想了東海島的幾個未來,,但沒有想好自己的未來,。我不斷拍攝,不斷與故鄉(xiāng)再見。
2018年,,東海島德才中學(xué),,昔日的學(xué)生回到母校參加同學(xué)21周年聚會(陳亮/圖)
2014年,東海島東山圩,,參加游神的兩位青年(陳亮/圖)
2018年,,東海島硇洲島,即將參加中考的學(xué)生(陳亮/圖)
2017年,,東海島硇洲島,,清朝廣東、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的陵墓 (陳亮/圖)
2021年,,東海島龍騰村,,小雨中,一只黑山羊站在拆遷后的廢墟上,,不遠(yuǎn)處是中科煉化化工廠(陳亮/圖)
2014年,,東海島龍安村,村民護(hù)送村里的神像(陳亮/圖)
2019年,,東海島,,人們在看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最大設(shè)備乙烯裝置2號丙烯塔吊起安裝(陳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