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澧縣,,砍葦人迎著清晨的朝霞走進砍葦?shù)?span id="qqhou9gi" class="cm_pic_author" style="color: #aaa;">(陳正軍/圖)
秋冬的洞庭湖邊,,以往總能看到用蘆葦搭建的棚屋,,簡陋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將蘆葦緊實地捆扎在一起,,斜立著圍成一個拱形的棚,,有的用小捆蘆葦編織成棚屋的骨架,,再罩上一層防風的塑料膜,。棚屋是蘆葦工在蘆葦收割季的住處,,秋冬立起,將近一百天,,他們在棚屋中吃飯,、睡覺。
2014年,,湖南津市,,砍葦工在棚屋外簡單洗漱(陳正軍/圖)
蘆葦是洞庭湖濕地最大的植物群落,面積約有130萬畝,,曾經一年的產量可以達到120多萬噸,,約占全國蘆葦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蘆葦主要用于造紙,。洞庭湖邊的造紙廠,,每一家都有大面積的蘆葦儲存場,收割季時堆滿整齊的蘆葦垛,,運送蘆葦?shù)能囕v往來不絕,,這些蘆葦都靠人工一刀一刀地收割出來。
2012年,,湖南沅江,,砍葦工休息時在棚屋外逗狗,、喂雞(陳正軍/圖)
每年,成千上萬的農民從湖南湘西,,以及與湘西交界的貴州,、重慶來到洞庭湖區(qū),他們大多是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以家庭或村落為單位,,成群結隊出行,。一個家庭的男女老少都可能是蘆葦工,有時候年幼的孩子也會被帶去蘆葦?shù)?,一邊看大人做活,,一邊長大。
2014年,,湖南澧縣,,為加快砍蘆葦?shù)倪M度,包工頭每天將午餐送到現(xiàn)場,,集體開伙食(陳正軍/圖)
收割蘆葦按量來計算工錢,,體力好的蘆葦工一天能砍一百余捆,每捆約五六十斤,,一捆的工價一塊多,。在農事結束后,收割三個月的蘆葦,,他們能掙上一萬多元回家過年,。對于以農耕為主、靠天吃飯的農民而言,,一份勞動拿一份錢的機會是稀少的,。
2014年,湖南澧縣,,來自湘西苗寨的砍葦工準備將蘆葦打捆(陳正軍/圖)
為了多砍幾捆蘆葦,,工人們往往清晨四五點就醒來,輪流做早晨和中午的飯食,。太陽升起前,,洞庭湖濕地泛起白茫茫的晨霧,他們就在霧氣中開始一天的勞作,,在蘆葦蕩里不停地砍,、摟、拖,、捆,,除去中午吃飯時短暫的休息,,一直干到晚上七八點,然后踏著夜色回到棚屋,。
2014年,,湖南澧縣,工人在天黑前將捆好的蘆葦收集裝車,,運往臨時碼頭(陳正軍/圖)
2018年,,為了保護洞庭湖生態(tài)環(huán)境,湖南省陸續(xù)清退洞庭湖區(qū)全部的制漿造紙企業(yè),。沒有回收蘆葦?shù)脑旒垙S,,也就沒有了收割蘆葦?shù)墓と恕U推髽I(yè)開始對蘆葦產業(yè)進行轉型升級,,有的企業(yè)嘗試用機器收割蘆葦,粉碎后用于生產環(huán)保板材和生物質發(fā)電,;岳陽則舉辦蘆葦藝術節(jié),,試圖用蘆葦資源發(fā)展旅游業(yè)。洞庭湖邊再無蘆葦屋,。
2014年,,湖南津市,無論收工多晚,,砍葦工都要在睡前磨好第二天用的砍刀(陳正軍/圖)
2014年,,湖南澧縣,來自鳳凰的苗族女工在砍蘆葦(陳正軍/圖)
2018年,,湖南沅江,,這是最后一次來砍蘆葦了,來自張家界的土家族男工思索著來年的秋冬季營生在哪里(陳正軍/圖)
2023年,,湖南岳陽,,蘆葦藝術節(jié)上的麋鹿展品(陳正軍/圖)
2014年,湖南漢壽,,越冬的候鳥從蘆葦蕩上空飛過(陳正軍/圖)
2016年,,湖南漢壽,游客在蘆葦蕩里露營(陳正軍/圖)
2014年,,湖南津市,,星空下的蘆葦棚屋(陳正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