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演習期間發(fā)射RS-24Yars洲際彈道導彈視頻截圖(IC photo/圖)
近日,,俄烏沖突似乎又有升級的跡象,,俄羅斯方面使用了新型導彈攻擊烏克蘭城市第聶伯羅。隨后烏克蘭對外宣布遭到俄羅斯的洲際導彈攻擊,造成兩人死亡,,一座殘疾人康復中心損毀。
此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引發(fā)不小的爭議,,畢竟此事如果屬實,,那么這將是人類在實戰(zhàn)中第一次使用洲際導彈發(fā)動攻擊。
然而,,美國方面很快就對烏克蘭公布的信息進行了修正,,表示這是一款中程彈道導彈,并宣稱俄羅斯在發(fā)射前基于雙方協(xié)議已將相關情況通報美國,。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則確認,,這是一種名為“奧列什尼克”的新型導彈,具有超高音速且目前根本沒有攔截手段,。
那么到底為何烏克蘭方面在一開始會誤認為這是一種洲際導彈,?
目前外界普遍認為,所謂的“奧列什尼克”實際上就是RS-26型導彈,,該類武器的射程約為2000-5800公里,。由于國際上公認的中程導彈射程為500-5500公里,這款導彈大部分射程在中程導彈射程范圍之內,,因此確實可以認為是中程彈道導彈,。
RS-26導彈是一種固體燃料公路機動導彈,西方專家普遍認為,,這是RS-24 Yars洲際彈道導彈的小型化產品,。俄羅斯2008年左右開始研發(fā)RS-26,在經歷首次試射失敗后,,2012年5月的第二次試射并取得成功,。在測試中導彈攜帶一枚輕型彈頭,飛行距離達5800公里,。俄羅斯根據(jù)這次試射結果,,將RS-26歸類為《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定義下的洲際彈道導彈。
然而美國反對這種說法,,因為美國的導彈監(jiān)測網絡顯示,,RS-26后續(xù)試驗攜帶更重的彈頭,,飛行距離為2000公里。此后的所有飛行試驗也都僅飛到了中程距離(1000至3000公里之間),。因此美國主張這是一款應該根據(jù)美蘇《中導條約》禁止部署的中程導彈,,并提出要根據(jù)《中導條約》在2015年進行一次核查。
當時俄羅斯方面也同意了美方的核查要求,,但在臨近核查前又通知美方推遲核查時間到2016年,,最后美方的核查在俄羅斯不斷的延期下最終未能成行。2018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提出退出《中導條約》的兩個重要依據(jù),,首先是俄羅斯在2017年部署了9M729中程陸基巡航導彈,,這款導彈屬于違反條約的中程制導武器,而俄羅斯一直宣稱這是一款射程在500公里內的短程巡航導彈,;其次便是2017年俄羅斯再次推延了美方核查RS-26的請求,,俄方則宣稱,不會裝備這款武器,。
目前看來,,俄羅斯宣稱不會裝備RS-26似乎并不屬實,而其在研發(fā)過程中原本也宣稱RS-26是一款洲際彈道導彈,,因此烏克蘭方面一開始聲稱被洲際彈道導彈攻擊也不完全是胡說,,至少符合俄羅斯一開始對這款導彈的定位。
RS-26的前身其實就是《中導條約》要求蘇聯(lián)方面銷毀的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為500-5800公里,,可以攜帶常規(guī)/核戰(zhàn)斗部對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實施打擊,而作為交換,,美國則銷毀了全部潘興中程彈道導彈,。從性能指標來看,RS-26基本就是新世代的RSD-10先鋒中程彈道導彈,。
時間回到2008年我們會發(fā)現(xiàn),,RS-26就像一個歷史的回旋鏢。當時美國開始計劃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tǒng),,而俄羅斯對此反應強烈,,認為此舉嚴重威脅俄羅斯的戰(zhàn)略安全。也正是在這一年,,俄啟動了RS-26導彈的研發(fā)項目,。由此可以看出,盡管俄羅斯在這款導彈的真實射程上故意進行了混淆,,美俄雙方卻都心知肚明——這是俄羅斯基于當年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反制手段。其后美國以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為由退出了《中導條約》,,俄羅斯則加緊開發(fā)條約禁止的導彈,,以削弱美國部署反導系統(tǒng)帶來的戰(zhàn)略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