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鐵娘子”瑪格麗特·撒切爾去世。她是英國保守黨的第一位女領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連任3屆,、任期長達11年,創(chuàng)英國戰(zhàn)后歷史記錄,。
盡管如此,,撒切爾還是沒能像丘吉爾一樣,享受國葬的待遇,。因為在英國,,國葬一般僅限于一國之君以及儲君,即使是備受國民愛戴的王太后和戴安娜王妃,,也只獲規(guī)格較低的“禮葬”,,撒切爾夫人也將是如此。以平民之身得享國葬榮譽,,最近的一次是1965 年逝世,、帶領英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丘吉爾,不過他當時也只是獲得19響禮炮,,比國君的21響還是要少,。
這當然跟英國等級森嚴的社會特性有關系,撒切爾夫人作為雜貨商之女,,又不曾在戰(zhàn)時領導國家,,貢獻雖大,但畢竟還算不上是“不世”的功勛,,“禮葬”也是恰如其分,;更重要的是,撒切爾夫人的施政在英國國內(nèi)引發(fā)了兩極化的評價,,右派贊揚她大刀闊斧,成功扭轉(zhuǎn)了英國的國運,;左派則抨擊她是民主社會的獨裁者,,其政策導致社會分化。相關的爭論在二十余年后依然余波未熄,。
尼克松在《領導人》里總結(jié)了一個領導人躋身于偉大領袖之列所必備的3個要素:偉大的人物,、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事件。正如“二戰(zhàn)”之于丘吉爾,、“大蕭條”之于羅斯福,,偉大的事件可以造就偉大的領袖;但也如古巴導彈危機之于赫魯曉夫,、“八一九”事件之于戈爾巴喬夫,,偉大的事件也可以毀掉領袖的前途。然而,,機會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只有當一位領袖的能力受到最大限度的挑戰(zhàn)時,,我們才能充分地衡量其偉大的程度?!?/span>
撒切爾夫人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物,,英國也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她生活的時代,,英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1980年代初的煤炭工人大罷工,,使英國經(jīng)濟陷入癱瘓狀態(tài),;福利主義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政府要為人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給公共開支造成巨大的壓力,,難以為繼;英國競爭力低下,,染上了遠近聞名的“英國病”,;從1970年代下半期開始,美蘇爭霸出現(xiàn)了蘇攻美守的局面,,如何面對蘇聯(lián)這個“邪惡帝國”,?歐盟一體化如火如荼,英國該何以自處,?
“永遠不要隨波逐流,,瑪格麗特,走自己的路,?!边@是撒切爾夫人的父親教導她的話,也是她踐行一生的行為準則,。為了改造工會,,在工人因罷工而物質(zhì)匱乏之際,她公布了英國工會領袖接受蘇聯(lián)政府招待在黑海邊曬太陽的照片,;為了削減福利負擔,,她甚至取消了國家免費給小學生提供的牛奶,為此落下了“牛奶搶奪者”的罵名,;她很快意識到戈爾巴喬夫和以往蘇聯(lián)領導人的不同,,是首個對其擺出友善姿態(tài)的西方領袖;為捍衛(wèi)英國在歐洲的經(jīng)濟利益,,她不惜在歐共體首腦會議上摔手包怒砸會議桌,,對加強歐洲一體化提議的回答是No!No! No,!她曾狂批歐盟,,認為成立歐盟是“當代最愚蠢的事”,甚至建議英國加入《北美自由貿(mào)易協(xié)議》,。
“我愛爭拗,。我愛辯論。我沒預期坐在這兒的人(國會議員)都同意我,?!比銮袪柗蛉?/span>1980年說出的這番話,正好反映了她的性格,。面對困難,,她沒有像其他政客般滑頭,而是迎難而上,,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政治前途,,最后成功撥亂反正。在這些方面,,“鐵娘子”表現(xiàn)出了擇善固執(zhí)的品格,,完美詮釋了政治上的“鐵”的真正含義——不是殺人如麻,不是頑固和死硬,,而是堅持對的東西,,絕不輕易為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信念與目標。而無論是改革福利制度還是對歐盟一體化的拒絕,,在今天看來都是有先見之明的,。
對于民眾,“鐵娘子”從來不會無原則地迎合,,也不會為了選票說言不由衷的話,。針對英國民眾投函要求香港悉數(shù)接收越南船民,她嗤之以鼻:“應該讓寫信的人,,每家接收一名難民,。”
在《鐵娘子》一片中,,晚年的撒切爾曾說過:“知道這個時代的最大問題嗎?我們被這樣的人領導著,,他們注重感覺多于思考和想法,。”確實,,這是一個Facebook和微博的時代,,領導人的產(chǎn)生已經(jīng)變成了媒體選秀的另一種形式,形象討巧口才靈便成了領導人的標配,,民眾對他們的八卦和穿著的喜好,,超過了對政綱和理念的關注,。而領導人的最大關注是贏得連任,因此做事是否讓民眾舒服,,比把事情做對還要重要,,讓我不爽,馬上換人,。
這樣的時代,,會產(chǎn)生油光水滑、片葉不沾身的奧巴馬,,撒切爾夫人……也許已經(jīng)out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