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一則有趣新聞,,英國劍橋大學(xué)公開了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多份私人秘密檔案,披露1982年撒切爾夫人訪華,,為決定香港前途的談判揭開序幕,,英方堅持當(dāng)年與清政府簽訂的割讓協(xié)議有效,除新界之外,,中國無權(quán)收回香港島及九龍半島,,認(rèn)為沒有英國人管治,香港將難保繁榮,。鄧小平則堅持3條不平等條約全部無效,,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收回香港。會談氣氛鬧得很僵,。
除了這些嚴(yán)肅話題,,文件又披露了一些與飲食有關(guān)的趣聞軼事,。話說撒切爾夫人計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答謝晚宴,她十分精打細算,,在4款分別人均50元,、75元、100元,、140元人民幣的菜單中,,打算選用最便宜的50元的那份菜單。時任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得悉后,,認(rèn)為這份平價菜單中,,魚翅、海參等名貴菜色通通欠奉,,實在太過寒酸,,有失體面,強烈建議選較貴的75元那份,,并建議準(zhǔn)備銀器餐具,。難得鐵娘子最后軟化,接納了建議,。
可惜的是,,雖然英方如此苦心安排,但碰上了朝鮮領(lǐng)導(dǎo)人金日成訪華,,中方領(lǐng)導(dǎo)人都去了朝鮮那一邊的晚宴,,最終只有一位中方領(lǐng)導(dǎo)人來出席英方的晚宴。這究竟是純粹因為金日成來訪,,還是因會談不歡,,中方要給英方臉色看,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機緣巧合,,我手上有一本從中大圖書館借回來的由逯耀東教授撰寫的探討陸、港,、臺三地飲食文化的文集《出門訪古早》,。逯耀東上世紀(jì)80年代曾于中大歷史系任教,對那個年代的時事自然比我們這些晚輩清楚,,書中恰巧有一篇文章談及這份人均75元人民幣的菜單,,當(dāng)中又有什么菜色呢?答案如下:
冷盤,、熏馬哈魚,、三絲魚翅湯、富貴魚唇、彩貝藏珠殼鮑魚,、烤羊肉串,、奶油龍須菜、鸰脯海參,、草菇絲瓜,、燕窩京鳳凰、煨水果,、點心,、冰淇淋
從中可見,不但有魚翅和海參,,還有燕窩和鮑魚仔,,難怪柯利達認(rèn)為可以過關(guān),。
正如此前我在本專欄說過的,,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每一個姿態(tài),,每一個細節(jié),,往往都被視為饒有深意,就算吃什么菜色,,吃得好還是不好,,也會惹來無限聯(lián)想。
據(jù)逯耀東記述,,談判期間,,雙方還因晚宴菜色而鬧出一場政治小風(fēng)波。
那是1983年9月的第6次會談,,氣氛仍然不佳,,會前沒有談天氣來活潑氣氛,會后中方也沒在門口送客,。到了晚上,,中方作東在北京飯店宴客,也吃得不好,,菜單如下:
冷盤,、黃茸豆曲湯、三絲魚肚,、干烹大蝦,、香酥雞腿、海米燒白菜,、脆皮瓦塊魚,、黃燜鴨塊、冰糖雪耳、點心兩味
正如逯耀東所說,,這是一桌十分普通的菜,,如果由當(dāng)時香港的京菜館來辦理,大概500元即可,。消息傳回香港,,大家都意會到中英雙方在談判上觸礁,人心惶惶,。后來更爆發(fā)了“九月風(fēng)暴”,,金融市場大震動,港元兌美金匯率暴跌,,由1美元兌6.2港元跌至9.8港元,,股市跌了一千多點,超市里的白米和廁紙被搶購一空,。
北京方面見狀,,才了解到香港是如何人心虛怯,問題是如何嚴(yán)重,,立即出手補救,。其中之一,就是在11月第7次會談時,,選了北京最著名的粵菜館大三元宴客,,這次宴會與上次截然不同,十分豐盛,,廚師是從廣州泮溪酒家和北園酒家專程飛過來的特級廚師,,菜單如下:
脆皮乳豬全體、鮮菇扒帶子,、玉蘭花雞球,、雞絲燴三蛇、茄汁煎牛排,、名牌太爺雞,、紅燒鮮水魚、上湯焗禾花雀,、翡翠桂魚球,、點心兩道
這是一席達標(biāo)的粵式筵席,先有乳豬全體,,接著是兩熱葷,、鮮菇扒帶子和玉蘭花雞球,再有原只雞和原條魚,,分別是太爺雞,,以及以原條魚起肉的翡翠桂魚球,,不像上次,以雞腿和魚塊上桌,。不錯,,這席菜沒有魚翅,但代之以太史蛇羹,,那正是主人家心思所在,。那時正是秋冬之際,席上加了蛇羹,、禾花雀,、水魚三味野味來進補,富有時令特色,。
難怪,,宴會結(jié)束,已故的港督尤德爵士向中方首席代表握手道謝時說:“終于吃了一席很好的廣東菜,?!?/p>
作為一個英國人,尤德是不是真的欣賞蛇,、禾花雀和水魚這類讓洋人聞之色變的野味,,我不知道,但作為一個老練的外交官出身的殖民地總督,,想必他已經(jīng)察覺到中方想通過一席豪華粵式筵席所帶出的政治信息,又怎能不投桃報李,,美言幾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