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爺爺親征過北元,,我老爹也親自上陣打過北元,,憑什么我不能去?
23歲的朱祁鎮(zhèn)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踏破賀蘭山缺,,是他應有的夢想。當他的子民被北虜屠殺時,,作為一個我心澎湃如昨的年輕人來說,,沒有理由不御駕親征。所以面對眼前跪成一片,,百般阻止的文武百官,,大明朝第五個皇帝朱祁鎮(zhèn)將這樣一番話砸在奉天殿的地磚上:“卿等所言,皆忠君愛國之意,,但虜賊逆天悖恩,,已犯邊境殺掠軍民。邊將累請兵救援,,朕不得不親率大兵以剿之,。”他已下定決心,,不管是刀山火海,,爺也得走這么一遭。
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中秋節(jié),,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天子之怒,,果然帶來了“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土木堡一戰(zhàn),,大明京師精銳二十萬灰飛煙滅,。事實上,,明英宗朱祁鎮(zhèn)這次出征也成為這位皇帝生平最大的污點,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國勢的轉折點,,大明從此由盛而衰,。
這么大一口黑鍋背在朱祁鎮(zhèn)身上,如果他泉下有知,,無論如何也沒法吞得下這口氣,。大明朝在朱祁鎮(zhèn)死后存在了180年,歷經10個皇帝,,怎么看這個“衰”字也輪不到他頭上,。
非要較真,朱祁鎮(zhèn)面臨的局面和他那吊死的子孫崇禎皇帝十分相似,,崇禎面臨東北滿洲崛起,,屢次入寇,朱祁鎮(zhèn)則有統(tǒng)一大漠的蒙古瓦剌部南侵,;崇禎有西南川貴一代的奢安之亂,,朱祁鎮(zhèn)也要面對云南土司的麓川之亂;崇禎朝有西北流寇之禍,,朱祁鎮(zhèn)則有福建鄧茂七,、廣東黃蕭養(yǎng)作亂。
相比之下,,難道朱祁鎮(zhèn)面臨的就不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帝國,?但他好歹沒有丟了江山,跑到萬壽山上一死了事,,好歹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廢除了祖先留下來的人殉制度,將被朱棣推翻的惠帝朱允炆后代解放出來,;他死的時候海晏河清國庫充盈,,為后代留下李賢、彭時,、商雒等堪稱一流的內閣,,家事國事都做得不差,,怎么從來沒人為他說句公道話,?
沒辦法,歷史往往只以成敗論英雄,,在一場由朱祁鎮(zhèn)親征而引發(fā)的軍事災難中,,他成了被俘虜的皇帝,這就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如果將這一劫從他的人生中抽離,,明英宗朱祁鎮(zhèn)無論怎么看,,都正經是一位明君。
《杏園雅集圖卷》,,描繪大學士楊榮,、楊士奇、楊溥及閣員五人在楊榮家的杏園中聚會
朱祁鎮(zhèn)的童年不幸福
朱祁鎮(zhèn)打生下來就沒有“媽”,,或者說根本不知道他媽是誰,。宣德二年(1427年)春天某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明宣宗朱瞻基一時性起,,將一名宮女拉到懷中滾了一回床單,,沒想到宮女便珠胎暗結??催^《甄嬛傳》的都知道,,想在宮里生個孩子,是一件危險系數極高的事情,。
10個月后這位可憐的宮女生下男嬰,,怕是連面都沒見到,孩子就被抱到了寵妃孫氏的懷中,。于是男嬰成了孫氏的兒子,,至于生母是誰,連大明朝極其八卦的野史都考證不出,。這個男嬰便是朱祁鎮(zhèn),,孫氏也母憑子貴,逼走正宮娘娘胡氏,,當上了皇后,。
朱祁鎮(zhèn)從沒見過生母,他是可憐的,,但他也是幸運的,,生下來4個月就被立為皇太子,皇位對他來說仿佛順理成章,,但問題沒那么簡單,。
朱祁鎮(zhèn)的皇帝位子坐得十分艱難,原因只有一條,,宣宗朱瞻基死的時候,,他還是個熊孩子。宣德十年正旦一過,,朱瞻基就不行了,,初三日,上崩,。在中國的政治話語中有一句話“主少國疑”,,朱祁鎮(zhèn)此時只有9歲,,大明朝還從來沒讓一個熊孩子當皇帝的。
關于這段故事,,歷史上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宮中傳說要立襄王,,也就是朱瞻基的親弟弟朱瞻墡,,但太皇太后張氏將文武大臣召入宮,指著朱祁鎮(zhèn)說:“這就是新天子,?!北姵枷掳荩羧f歲,,事就成了,。
大伙沒覺得這個故事太簡單了嗎,而且充滿了疑點,。擁立之事大過天,,張大娘在當時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如果她堅定要立朱祁鎮(zhèn),,宮中誰敢傳襄王的事,?所以,這個版本實在有辱智商,。
真實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張大娘素來不喜歡朱祁鎮(zhèn)的“生母”孫皇后,可想而知,,對朱祁鎮(zhèn)她也不待見,。大兒子一死,她便把眼光放到了另一個親生兒子,、襄王朱瞻墡的身上,。
襄王素有賢名,兄終弟及,,免除“主少國疑”的問題,,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北宋太宗趙匡義就是靠著老媽的支持生搶了皇帝位來坐,。
張大娘動了心思:“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命太監(jiān)將襄王的金符拿入宮中,,眼看又要上演一出北宋故事。
虧得駕崩的朱瞻基還有幾個靠得住的鐵桿下屬,。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與英國公張輔進宮哭陵,抹完眼淚,,三人率領文武百官嚷嚷著要見太子,。要知道二楊代表了朝中文官勢力,而張輔則有軍權在手,,這樣的組合就算是太皇太后也吃不消,。
張大娘只得壓制著對襄王的母愛,將孫子朱祁鎮(zhèn)請了出來,,對下面文武百官說道:“這就是新天子,。”
這是大明朝超級發(fā)達的文人野史里的記載,,怎么樣,,這個版本是不是看上去更靠譜?
朱祁鎮(zhèn)的童年就在奶奶不疼的陰影中度過,,他能幸福嗎,?答案肯定是不能。這位老奶奶對這個孫子十分嚴格,,將宮中一切好玩的,,沒必要的東西全部去除,朱祁鎮(zhèn)每天只能讀書,。
新皇繼位沒幾天,,張大娘給孫子選了一堆牛人做師傅,英國公張輔知廷筵事(皇帝學校校長),,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同知廷筵事(副校長),,王直,、王英任少詹事(皇帝私人秘書),李時勉,、錢習禮,、陳循任講讀學士(教授),侍讀苗衷,,侍講高谷,,修撰馬愉、曹鼐,。
這個班子怎么看也不像搞教育的,,倒很像權力機構,如曹鼐便是后任內閣大學士。張大娘將一個教育部門搞成了權力機關,,對朱祁鎮(zhèn)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當時就有明眼人看出問題,考工郎李茂弘就說:“君臣之間根本沒啥感情,,這種廷筵不過是形式主義而已,。那王振跟隨皇帝十年,感情何其深厚,?雖三楊又能奈何,?”
王振?王振是誰,?這便是朱祁鎮(zhèn)一生中無法繞開的人物,,一個沒有小雞雞的男人——宦官。
土木堡之戰(zhàn)示意圖
有一種關系叫朝夕相伴——王振的影響
如果有個人從你一出生就陪伴著你,,噓寒問暖,,朝夕相處,比那個不是親媽的女人更用心,,比那個不疼你的奶奶更溫暖,,比那個經天緯地的皇帝老爹更熟悉。他通曉文墨,,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他端正你的學習態(tài)度,讓你做個好學生,;他提醒你保持威嚴,,讓你做個好皇帝;他鼓勵你登臺閱將,,時刻擔起天子守國門的責任,。
請問,這個人值不值得信賴,?值不值得仰望,?他就是王振,就是那個在朱祁鎮(zhèn)身邊形影相伴,、不離不棄的人,,縱然他沒有小雞雞只是個宦官。但某種程度上,,缺乏父愛母愛的朱祁鎮(zhèn)心中,,這位“忠厚”長者就是潛意識中的父親,他稱其為“王先生”,。
王振,,來自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州)的小學民辦教師(任職教館),,或許是因為工資少活不下去,永樂年間,,他投筆而起,,揮刀自宮,使自己成為了數以萬計的宦官中的一員,。
王振絕對是特立獨行的宦官,,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怕宦官亂政,,便不許他們識字,但他萬萬沒想到,,一個讀書人竟然會自宮,!宣德年間,皇帝給宦官們掃盲,,在宮中辦學習班,,讓宦官們識字。是金子就會發(fā)光,,通文墨,、辦事蠻拼的王振立馬脫穎而出,深得朱瞻基的信任,,被派到了太子身邊服侍,。
在古代宮廷,太子身邊的人總是很重要,,未來,,當太子登基后,東宮舊人必得寵信,。王振便在這段時間里慢慢走入了朱祁鎮(zhèn)的心,。
后來明朝的文人處心積慮地將王振描繪成一名大奸之人,但如果換成朱祁鎮(zhèn)的視角,,這位從小朝夕相伴的大伴和“奸”字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在對朱祁鎮(zhèn)的教育方面,王振相當用心,,明人許浩所撰的《復齋日記》講述了許多故事,。有一次到了大臣給小皇帝上課的時間,小皇帝卻偷偷跑出去玩,,王振立即報告太皇太后張大娘,,結果朱祁鎮(zhèn)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他身邊的小宦官則被關了小黑屋,。
又有一次,,王振去伺候朱祁鎮(zhèn),聽到有人在給小皇帝吹簫——別想歪了,是正經搞音樂的吹蕭——他怒逐小宦官,,罵道:“你丫服侍皇上,,不談正事,卻搞這等靡靡之音腐蝕皇上,,該當何罪,?”
還有一次是查繼佐所記,朱祁鎮(zhèn)與小宦官玩球,,被王振制止,。第二天,小皇帝因為玩累了,,不想起床,,王振就跪著勸道:“先帝為了一張?zhí)鹤樱ㄘ澦渍`天下,陛下要重蹈覆轍,,社稷該怎么辦?。俊敝炱铈?zhèn)慚愧得想死的心都有,。
這樣一位時刻端正皇帝品行,、常年不惜冒著失寵的危險勸諫皇帝的宦官,怎么能是奸臣,?設身處地為小皇帝想想,,他能不相信王振嗎,他能不敬仰王振嗎,,他能不把這樣一位“剛正不阿”的大伴叫“先生”嗎,?就連文人極其推崇的“三楊”都稱贊:“宦官中的確有個人物?!?/p>
文人們后來也無法忽視這些事實,,卻用王振奸詐、裝模作樣欺瞞圣上為托詞,。但,,奸詐者如果經年累月都裝出這副面目,他不就是好人了嗎,?
除了正身之外,,王振讓朱祁鎮(zhèn)學會為君之尊嚴,對臣下保持恩威并用,;還鼓勵皇帝到郊外檢閱兵將,,尚武習武。但這些都成為罪狀,,文官們說王振別有用心,,把皇帝帶溝里去了,。
但是一個皇帝要統(tǒng)治龐大的帝國,難道不應該保持為君上的威儀嗎,?要知道朱祁鎮(zhèn)以沖齡繼位,,“主少國疑”的質疑從他沒上位前就存在,如何獲得權柄,、如何治理國家,,特別是當張大娘過世之后、朱祁鎮(zhèn)要親政之時,,建立帝王的威儀豈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明朝時刻面對著北元的軍事壓力,之前幾個皇帝幾乎都親征過大漠,。朱棣,、朱瞻基的親征就是天子守國門的氣魄,,怎么到了朱祁鎮(zhèn)時,,他就不能習武,就不能做一些符合大明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的事情呢,?
這么一位盡心服侍,、做事蠻拼的“忠厚”長者,得到了朱祁鎮(zhèn)的高度信賴,,以至于若干年后,,他復辟成功了,全天下都在罵王振時,,他還死不悔改,,下詔書說:“朕自在春宮至登大位,凡二十年,,爾夙夜在側,,寢食弗違,保護贊輔,,克盡乃心,,正言忠告,禆益實多,?!边@是怎樣一種至死不渝的情感?
土木堡英宗被俘虜場景,,北京明皇蠟像宮
天子親征難道有問題嗎,?
從古到今,天子親征都是一個兩難命題,,歷史上幾乎所有英明神武的君王都親征過,,文王伐商親征,;晉文圖霸親征;唐宗平定天下親征,;宋祖抵御契丹還是親征,。到了朱祁鎮(zhèn)的祖宗,從朱元璋到朱棣,,再到朱瞻基,,哪個沒有親自披掛上陣過?惟一沒有親征的就是朱祁鎮(zhèn)的皇叔祖朱允炆,,結果便丟了帝位,。
但另一邊,親征又經常被反對,,認為皇帝為國本,,不宜輕出。所有親征失敗的皇帝,,都是因為沒聽文武百官的忠言,。
那么對于朱祁鎮(zhèn)而言,正統(tǒng)十四年夏天的那次親征,,到底是不是輕出,,是不是一場沒有必要的征伐?
當時的明朝國家安全狀況并不樂觀,,它的主要對手北元在經過幾十年的混戰(zhàn)之后,,終于出了三代英主,瓦剌部的馬哈木,、脫歡,、也先。這祖孫三代一個比一個猛,,馬哈木統(tǒng)一瓦剌,,脫歡攻滅東部的韃靼統(tǒng)一大漠,到了也先時,,北元以瓦剌部為主再度成為西到新疆,、東至遼東、縱橫萬里的大帝國,。只是也先祖上不是黃金家族,,所以無法繼承汗位,只得以太師之名攝政,,立了黃金家族的脫脫不花為傀儡可汗,。
也先從正統(tǒng)五年到十三年,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說是進貢實際就是做買賣,,北元弄點馬匹皮毛,到大明換一些物品,,各取所需,。
作為天朝大國,明朝的回賜十分豐厚,,首先是宴,,來多少人管多少人的飯,然后是賜,,給北元貴族們諸如私人定制彩繡莽龍襲衣,、真金白銀的彩幣、金銀寶石首飾,、瓷器,、書籍等;最后還會給彩幣,、彩緞“酬”其所供馬匹的價值,。
本來一種官方的掛著朝貢羊頭賣貿易狗肉的外交行為,既能讓天朝心安理得地破費,,北元又能撈到物資,,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但問題在于,,北元有點貪得無厭了,代表團人數越來越多,。
正統(tǒng)二年,,也先他爹脫歡派出的代表團只有267人,正統(tǒng)四年代表團人數已經暴漲到千人,,等到正統(tǒng)十二年,,也先執(zhí)政時,一次就來2472人,。如果說貢物還能按折價交換,,那幾千人的代表團張張是嘴,一來吃個一頭半個月,,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啊,。
而且很明顯,隨著也先統(tǒng)一大漠,,實力增強,,來吃大戶的人馬一次比一次多,天朝終于受不了了,。
天朝對正統(tǒng)十三年的一次朝貢產生了非議,,認為瓦剌部來了兩千多人,,卻虛報三千人的招待費,過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算了,,但這次實在離譜,,決定不認賬,以削減馬價作為回敬,。這次決策據說是王振決定的,,文人們罵他輕啟邊釁。
但如果把目光放到國家安全的角度看,,王振此舉未嘗不是在北元再度統(tǒng)一崛起的形勢下,,天朝大國要對其敲打一下的借口。畢竟在過去七十多年的國朝歷史中,,從來都是大明壓著北元打,,多次深入其腹地,殺人越貨,,大明對這些野蠻的胡虜有著足夠的勝利信心,。
在朱祁鎮(zhèn)的心目中,除了父祖的威風,,還有偶爾去郊外閱兵時見識的遮天蔽日的旌旗,,那光鮮的盔甲,都激起了這位23歲年輕人的熱血雄心,。
而且當時形勢是瓦剌兵分三路南侵,,西路取甘肅寧夏,東虜進攻遼東廣寧,,中路則由也先親自帶隊率領數萬精騎直逼大同,。而大同參將吳浩迎敵,卻在貓兒莊全軍覆沒,,大同宣府統(tǒng)稱宣大,,乃是北京的門戶,當時北京附近最重要的兩個軍區(qū)之一,,另一個是薊鎮(zhèn)(今天的遵化遷西一帶),。
如果此時你是朱祁鎮(zhèn),會怎樣做,?和過往北虜小規(guī)模的劫掠不同,,四面八方飛來的軍報表明,瓦剌十幾萬騎蜂擁而來,,分明是大規(guī)模的入侵,。你是老老實實呆在北京,任由瓦剌騎兵兵臨城下,,還是出兵御敵,?答案很簡單,,朱祁鎮(zhèn)只是做了一個父親祖父都做過的決定。
正統(tǒng)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也就是在貓兒莊一戰(zhàn)后一周,,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以曹鼐,、鄺埜,、王佐等重臣為班底,張輔,、朱勇等勛臣為前驅,,二十萬京師精銳出了北京城。
朱祁鎮(zhèn)背負的土木堡之變的幾點指控
一般而言,,史家常說,,明英宗朱祁鎮(zhèn)因為聽信太監(jiān)王振的讒言,而將五十萬明軍精銳帶入絕地,。五十萬啊,,這是怎樣一個龐大的數字?
但這并非實情,,過去大家多以70個京衛(wèi),,每個5600人的編制計算,共40萬人,,加上各地輪番入衛(wèi)京城的班軍8萬人,,將近50萬。實際上并非如此,。
首先在京衛(wèi)軍是三成戰(zhàn)守,,七成屯田,京衛(wèi)不可能傾巢而出,,按照三成戰(zhàn)守算也就是12萬人,明實錄也明確說出征征調的是“在京營軍操練者”,。另外加上外地入衛(wèi)京城的班軍8萬,,如果還有一些瞞報或者缺額,那么跟隨朱祁鎮(zhèn)出征的人數20萬是上限,。
第二條對朱祁鎮(zhèn)很嚴重的指控是,,準備不足,貿然出征,,以至于敗亡土木堡,。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許多人把貓兒莊慘敗的七月十一日到大軍出征的七月十六日作為準備時間,,如果這樣看自然會做出以上判斷,,但實際上,,一個有著戰(zhàn)備系統(tǒng)的帝國對瓦剌的蠢動早有準備。
《明史》記載,,“六月甲子,,修省,詔河南,、山西班軍番休者盡赴大同,、宣府。乙丑,,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兵馬,。己巳,赦天下,。戊寅,,平鄉(xiāng)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都督王貴,、吳克勤,太監(jiān)林壽,,分練京軍于大同,、宣府,備瓦剌,?!?/p>
由此可見,朱祁鎮(zhèn)以及王振不但不是完全不知兵,、禍國殃民的決策者,,而且早在親征前一個月就已經派出包括諸多將領、勛臣統(tǒng)帥的大批兵馬,,北上宣大備戰(zhàn),,其中包括京軍和外地的班軍。
這說明,,以朱祁鎮(zhèn)為首的決策者對邊禍有著深刻的認識,,并有充分的準備,早就進行戰(zhàn)爭動員了,。
第三個問題是后勤,,話說親征大軍出了居庸關就已經有人餓死,軍糧短缺也是大軍失敗的原因之一,,而且這個屎盆子還是要扣在“倉促”決策的朱祁鎮(zhèn)頭上,。
但事實依然不是這樣的,從北京到宣府一路,就有7個糧倉,,分別是,,新開口堡倉、張家口堡倉,、西陽河堡倉,、萬全右衛(wèi)倉、萬全左衛(wèi)倉,、渡口堡倉,、李信屯堡倉,儲備著明朝的軍糧,。他們就是為了支撐京城出征的軍隊而存在的,,為何在御駕親征的大軍經過時,沒有糧草接應,?
答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下面的官員尸位素餐或貪污腐敗,這些糧倉中根本沒有糧食,;要么就是關于親征大軍餓死人的說法是文官杜撰,,文人胡說。無論哪條都不是皇帝的責任,。
最后一條,,史稱王振因為要等自己一千多輛裝載私人財物的車輛,就擅自下令在距離懷來20里的土木堡扎營,,這也成為明軍敗績的某個重要原因,。但這仍然不是事實。
首先王振不可能有一千多輛裝載私人物品的車輛在后緩行,,因為8月13日這天,,御駕親征的大軍已經被瓦剌騎兵追得屁股冒煙了,先是派出吳克忠,、吳克勤兄弟斷后,,敗亡;然后又派出成國公朱勇率4萬騎斷后,,又在鷂兒嶺中伏全軍覆沒,。后面都被瓦剌人追上了,哪來的一千輛裝載財物的大車,?
更重要的證據還有,其后宣大總督羅亨信彈劾邊將擅離職守,,“赤城堡指揮鄭謙,、徐福,雕鶚堡指揮姚宣先于七月內聞賊入境,棄城挈家奔走,,以致懷來,、永寧等衛(wèi)亦行仿效?!逼鋵崙褋碓缇褪萦跀呈?,下面隱瞞不報,等到皇帝御駕撤到懷來跟前,,才發(fā)現已經四面楚歌,,陷入了被圍的境地。
就這樣,,朱祁鎮(zhèn)懷著一顆報國殺敵的雄心進入了戰(zhàn)場,,卻因為文臣武將的無能,一步步走向了土木堡絕地,。
即使被俘,,朱祁鎮(zhèn)仍然保持了應有的氣節(jié)。
1449年農歷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jié)的下午,,朱祁鎮(zhèn)在禁衛(wèi)軍的簇擁下左沖右突,尋找著一絲縫隙突圍,,只是瓦剌騎兵越打越多,,身邊扈從的禁衛(wèi)軍越打越少。在雷家站附近的一座小土山上朱祁鎮(zhèn)停了下來,,環(huán)顧四方,,尸橫遍野,瓦剌的騎兵四處追殺著崩潰的敗軍,,文武大臣們已經星散,,那位最親近的王振先生也音信全無。
朱祁鎮(zhèn)神情落寞,,長嘆一口氣,,跳下馬整理一下身上的衣甲,面朝南方,,腰桿挺直,,盤膝而坐,保持著大明天子最后的體面,。
一名瓦剌小兵看他盔甲漂亮,,想來剝奪,朱祁鎮(zhèn)嚴詞拒絕,,那小兵頓時惱怒拔刀要砍,。千鈞一發(fā)之際,,小兵的哥哥來了,制止了他:“這個不是等閑的人,,動靜也不像個小人兒,。”堂堂天子朱祁鎮(zhèn)就這樣被兩個小兵俘虜了,。
作為一個朝不保夕的俘虜,,除了最初有點慌亂,發(fā)出亂命,,命錦衣衛(wèi)校尉袁彬去叫宣府的城門,。在這之后,朱祁鎮(zhèn)便鎮(zhèn)定下來,,再也沒有充當瓦剌人的敲門磚,。
9月間,也先押送朱祁鎮(zhèn)到大同城下,,讓他見大明的官員,,實際想賺開城門。朱祁鎮(zhèn)表現十分剽悍,,對城上守軍高呼:“我是朱祁鎮(zhèn),,也先這廝滿口謊言,不肯送我回大明,,你們要謹守祖宗的城池,。”
對于一個俘虜來說,,這簡直是自殺行為,,但朱祁鎮(zhèn)關鍵時刻不拉稀,像個爺們兒一樣,,對得起祖宗家業(yè),。
也先手下也有人想殺他,數次欲對其不利,,傳說都被天象阻止了,。瓦剌人看到他住的帳篷上有紅光覆蓋,久久不散,,以為有神明庇佑,,遂悻悻作罷。
什么紅光,,當然都是扯淡,,真正庇佑朱祁鎮(zhèn)的,還是因為瓦剌貴族拿人家手軟,。也先召集大小頭目商議如何處置朱祁鎮(zhèn)時,,有個叫乃公的頭目主張殺了他,,也先弟弟伯顏帖木兒上來就給了乃公兩拳:“你們這幫忘恩負義的貨,有沒有受過他的賞賜,,九龍蟒龍(袍)穿在狗身上啦?今日人家落到我們手上,,上天都沒要他死,,我們怎么能害了他性命?”大有誰要殺朱祁鎮(zhèn),,先從我尸體上過去的架勢,。
伯顏帖木兒絕對是朱祁鎮(zhèn)的暖男,不但將朱祁鎮(zhèn)接到他帳篷里,,徹底將他保護起來,,還要將妹妹嫁給他。后來,,他親自送還朱祁鎮(zhèn),,兩人竟灑淚相別,這是怎樣一對好基友???!
在這么兇險的環(huán)境下,,朱祁鎮(zhèn)仍然保持著天子應有的氣度,。宣府都督僉事郭登曾去瓦剌營中送錢,看到朱祁鎮(zhèn)在瓦剌人的宴席上談笑風生,,風度翩翩,,頓時給跪了:“咱皇上真是淡定哥啊?!?/p>
也先一開始以為揀了一個燙山芋,,誰知道大明迅速地讓朱祁鎮(zhèn)的弟弟朱祁鈺登基,是為景泰帝,,遙遵哥哥為太上皇,。朱祁鎮(zhèn)知道情況后也很識大體,給大明去信,,一封表示禪位給弟弟,,自己不會給他添亂;第二封囑咐百官輔佐新君,,守好祖宗土地,;第三封給母親請安。
對著這么一個無畏生死,、笑看風云,、還把該安排的事安排妥當的“皇帝”,,也先真是一點轍都沒有,如今輪到他騎虎難下,,殺又不是,,放又沒臺階。
朱祁鈺當了皇帝,,就如南宋高宗似的,,當然不希望哥哥回來,之后雙方和談多次,,朱祁鈺絕口不提迎回哥哥的事,。倒是也先急了,多次派使臣去北京求著大明:“行行好,,給個臺階吧,,把你們皇帝迎回去吧?!闭l知道弟弟朱祁鈺就是拖著不辦,。
朱祁鎮(zhèn)在大漠一呆就是一年,去國日久,,他也知道弟弟的心思,,心越來越冷。
所謂板蕩見忠臣,,終于朱祁鎮(zhèn)等來了這樣一位忠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楊善,,作為又一個外交大使,他仍然沒有接到最高指示讓他迎駕,。但楊善把心一橫,,你當弟弟的為了皇位如此涼薄,我當臣下的豈能不是東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他擅自決定與也先商議迎太上皇回京事宜。
此時也先還很裝:“你說要迎,,那為何敕書里沒有迎奉的話,?”
楊善說:“這是為了成就你的美名,有敕書像是太師被大明逼迫,,而太師主動則顯示你的誠心,。”
楊善當真是干言官出身的,,一番話哄得也先大喜,,事就辦成了。當然作為一代梟雄的也先也沒那么二,,權衡之下,,殺了朱祁鎮(zhèn)或者留著他,,都對瓦剌不利,也先還琢磨著跟大明“上貢”做買賣呢,。
朱祁鎮(zhèn)經過整整一年的俘虜生涯,,終于在1450年的中秋節(jié)看到了北京城,此時的他心情如何激動都不為過,,但弟弟朱祁鈺卻因迎駕的規(guī)格正與朝臣互不相讓,。
還是朱祁鎮(zhèn)顧全大局,他又寫下避位詔書,,明禁群臣迎駕,一切禮儀從簡,。朱祁鈺安心了,,朱祁鎮(zhèn)懷著滿腔的憤懣回到了京城,被安置在南宮,,他的戰(zhàn)俘歲月結束了,,但囚犯生涯仍在繼續(xù)。
一個遜位皇帝的逆襲
歷來皇位爭奪是沒有親情可講的,,兄弟相殘,、父子相攻的事就如家常便飯。朱祁鎮(zhèn)被請到南宮之后,,弟弟景泰帝朱祁鈺對他處處小心提防,。朱祁鎮(zhèn)剛入南宮,景泰帝就命靖遠伯王驥為守備,,名曰守備實則看押,。
高墻之內朱祁鎮(zhèn)的生活過得相當悲催,一些舊臣想給朱祁鎮(zhèn)過生日,,景泰帝不允許,;過年時,百官想去看看朱祁鎮(zhèn),,還是不許,;叔叔荊王朱瞻堈想看他,依然不許,。
朱祁鎮(zhèn)夏天時喜歡靠在宮墻旁的大樹下乘涼,,景泰帝就以怕他爬樹跑了為由把樹砍光。
朱祁鎮(zhèn)一個小太監(jiān)拿著他賜下的繡金口袋和刀出宮辦差事,,被人告發(fā),,景泰帝殺雞儆猴,以小太監(jiān)“謀復王儲”,,把他咔嚓了,。
“謀復王儲”又是怎么回事呢,?景泰帝上位,原是被迫無奈,,孫太后就讓朱祁鎮(zhèn)的兒子朱見深做太子,,意思是皇帝給你當,日后還是把位置還給朱祁鎮(zhèn)這一脈,。一開始正跟瓦剌開戰(zhàn),,景泰帝也沒咋地,但等到皇帝位坐穩(wěn)了,,就開始動心思,。
一些外地的小官為了巴結他,就進表請換太子,。景泰帝看有人送梯子肯定高興啊,,命令下面大臣們開會議一議?;实叟掠腥朔磳?,還搞賄選,只是他實在不大方,,一個內閣學士只賜50兩金子,、100兩銀子,這可是賄選太子啊,。
但意思是明擺著的,,大臣們還有什么話說,只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通過了決議,。換太子的事辦成了,,內閣學士王直拿著皇帝的賄賂回到家中,捶胸頓足:“這算什么事啊,,還有皇上賄賂大臣的,?我不如死算了?!?/p>
那么于謙的態(tài)度呢——這位不是說相聲的于謙,,而是大明最牛叉的文官之一,在土木堡之變后幾乎只手撐起半邊天的角兒,,是穩(wěn)定大明,、擊退瓦剌的大功臣——在這么個大事面前,他也唯唯諾諾,。
過了3年,,太子朱見濟病死了,景泰帝就這一個兒子,于是有大臣上表請他復立朱見深,,以正國本,。死了兒子的景泰帝何等悲痛啊:你丫找不痛快啊,,不識相的下獄的下獄,,流放的流放,此事休提,,老子還年輕,,誰知道日后有沒有兒子?
景泰帝一直被史家推崇,,在土木堡之變后選任于謙,、石亨等文臣武將,保住了江山,,對社稷還是有功的,,只是在皇權問題上,他如何也做不到豁達,。
就這么到了景泰八年的元月,景泰帝朱祁鈺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要說朱祁鎮(zhèn)是不是昏君,這會就看出端倪了,,因為有一幫文武仍然想起了他,。這些人以鎮(zhèn)朔大將軍石亨為首,包括宦官曹吉祥,、都督張軏,、太常卿許彬,還有楊善,,就是那個憑一副好舌頭說回了皇上的人,,此時他已經升為左都御史。只是這幾位缺乏大局觀,,許彬說:“你們去找徐有貞,,這廝有招?!?/p>
功莫大于擁立,,徐有貞一拍即合。這廝果然有招,,首先派人溝通南宮,。朱祁鎮(zhèn)坐困愁城,朝不保夕,,現在一把翻本的機會來了,,還猶豫什么,?朱祁鎮(zhèn)立刻給石亨回信。
然后一場堪比大片的奪門之變上演了,。徐有貞以邊地有警報為名,,讓石亨率1000從長安門進了京城,大伙直奔南宮,。負責看守的王驥也入了伙,,但宮門的鎖灌了鉛打不開,這里費了點周折,,眾人費了老勁才破墻而入,。
朱祁鎮(zhèn)看他們來了,裝模作樣問了兩句,,便在“忠臣們”的扶掖下上了輦車,。眾人簇擁著他直奔大內,下面一切事就看朱祁鎮(zhèn)了,。守衛(wèi)紫禁城的門衛(wèi)喝問,,來者何人,朱祁鎮(zhèn)上前回答:“我是太上皇,,趕緊開門,。”門衛(wèi)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哪敢抵御,?
直到眾人將朱祁鎮(zhèn)送到奉天殿,宮中宿衛(wèi)才反應過來,,開始抵抗,。又是朱祁鎮(zhèn)站在大殿之上,一聲暴喝,,真是虎倒雄風在,,宮中宿衛(wèi)打誰也不敢打他啊,抵抗力量遂告瓦解,。
所謂千破萬破唯快不破,,此番復辟,兵貴神速,,政變隊伍在任何一關都沒拖延,,特別是沖進紫禁城和瓦解宿衛(wèi)抵抗時,朱祁鎮(zhèn)表現出天子的淡定與威儀,,也是大事成敗的關鍵,。朱祁鎮(zhèn)終于坐回了奉天殿那張熟悉的龍椅上,一個朝不保夕的遜位皇帝成功逆襲了。
天蒙蒙亮,,當百官上朝的時候,,才知道今天他們要拜的是朱祁鎮(zhèn)。生米做成熟飯了,,百官跪倒一片山呼萬歲,。這段故事是為奪門之變,朱祁鎮(zhèn)成為了大明朝惟一當過兩朝天子的皇帝,。
蓋棺定論——朱祁鎮(zhèn)是個好皇帝
天順八年(朱祁鎮(zhèn)第二個年號)新年的爆竹聲仍然鳴響,,百姓忙著祭祖迎新,大明帝國已經恢復了平日太平光景,,興兵犯境的也先早已去世,,北元再度陷入混亂之中,不可能再對大明產生威脅,。除了西南仍有小規(guī)模的瑤民動亂,,帝國基本上海晏河清,國庫充盈,。
朱祁鎮(zhèn)還平定了石亨,、曹吉祥等擁立功臣的叛亂,將奪門之變后一度混亂的朝綱重新整肅一清,,除了對王振不離不棄之外,,官場也清風拂來,朝堂之上李賢,、彭時、商雒等皆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賢臣能臣,,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但此時的朱祁鎮(zhèn)卻躺在龍床上起不來了。雖然年僅38歲,,但朱祁鎮(zhèn)自知時日無多,,他叫來太監(jiān)牛玉,為他起草遺詔:第一,,太子朱見深在他死后繼位,,不用守孝三年,在百日之內成婚,;第二給所有后妃確定名分,,免于日后宮中爭位;第三,,廢除后妃殉葬之制,;第四,安排陪葬的器具物品。
李賢領閣臣看后,,老淚縱橫:“別的不說,,單停止殉葬一事,就已經是古今盛德了,?!?/p>
正月十七日,一生坎坷的朱祁鎮(zhèn)永遠閉上了眼睛,,整個帝國陷入哀慟之中,。對于這位毀譽參半的皇帝,已能蓋棺定論,,該如何發(fā)訃告呢,?
這樣寫吧:朱祁鎮(zhèn)同志是大明朝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他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民族主義戰(zhàn)士,,他是敬畏天道,,仁愛真誠,修文偃武,,崇敬道德,,孝道睿智的好皇帝(謚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最后還給他定了廟號英宗,,根據謚法,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
雖然謚號廟號總有恭維粉飾之意,,但歷史是公正的?!痘拭魍ㄓ洝防镎f:“及北狩逾年而歸,,于是艱難險阻備嘗之矣。人之情偽,,悉知之矣,。暨復登大寶,遂躬親政務,,屏遠權奸,,精明之治,,光于祖考?!?/p>
《明史》里說:“前后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壞的政績)。至于上恭讓后謚,,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p>
朱祁鎮(zhèn)的一生可以說是戰(zhàn)斗的一生,與兇悍的北元敵人戰(zhàn)斗,,與擁立他復辟的權臣巨奸戰(zhàn)斗,;他的一生也是光榮的一生,他為國家出生入死,,雖身陷敵營,,仍保持尊嚴,沒有向敵人屈膝投降,;他的一生還是跌宕起伏的一生,,雖然走過彎路,雖然有過暫時的黑暗,,但他憑著自己的毅力挺了過來,,到了晚年撥亂反正,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