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發(fā)生了一件讓人不禁莞爾的事情,,教皇坐車出巡時獲熱心人特別奉上一個意大利薄餅,,讓他一解相思。
教皇方濟(jì)各日理萬機(jī),,根本沒有太多私人空間,,當(dāng)他接受訪問,,被問及最懷念的是什么時,他說:“唯一希望,,找一天低調(diào)出外,,在無人認(rèn)得我時,到薄餅店吃一塊意大利薄餅,。”
那不勒斯一家薄餅店Don Ernesto 的店主Enzo Cacialli 聽到教皇這個心愿后,,趁教皇3月21日到訪當(dāng)?shù)?,站在敞蓬專車上向民眾揮手時,,向他送上一個精心特制的“教皇薄餅”,餅面用面團(tuán)拼出意大利文“教皇”字樣,,又用黃車?yán)迩褔叄笳麒蟮賹鶉臁?/p>
教皇也親民,,見到Enzo Cacialli 遞上薄餅,,沒有驚慌和抗拒,反而用雙手接過來,,面露笑容表示多謝,,欣然接受了這份窩心禮物,。
到那不勒斯時收到薄餅,也屬順理成章,,因為那不勒斯本來就是意大利薄餅的發(fā)源地,,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jīng)有了,但當(dāng)時只單純是餅,,并沒有加上配料,,有點就像我們中國北方的大餅,。
有讀者可能心里嘀咕,,這位店主也未免吝嗇了點吧!畢竟薄餅是呈給教皇,,卻只有面團(tuán),、芝士和車?yán)迩眩B鎖意大利薄餅店如必勝客(Pizza Hut)的都豐富得多,,火腿,、香腸、肉醬,、雞肉,、芝士、菠蘿等什么餡料都有,,哪會像這個薄餅般寒酸,。
其實那不勒斯這個薄餅老祖宗的薄餅,,講求的就是原味,,材料越簡單越好,面團(tuán)加西紅柿就能烤,,只要面團(tuán)發(fā)得好,,西紅柿夠新鮮,,便十分美味,加上橄欖,、羅勒、芝士也可以,,頂多再加火腿,,切忌貪多。當(dāng)薄餅從烤爐拿出來,,散發(fā)著面皮和西紅柿的樸素香氣,吃進(jìn)嘴里,,面皮夠熱夠脆,,西紅柿酸甜適中,那便是人間美味,。這種純樸,就是那不勒斯人最引以為傲的味道,。就像一位美人,本就不用庸脂俗粉來多加修飾,,否則只會壞了那份天生麗質(zhì),。
制作薄餅時,師傅會把搓好的面團(tuán)又揉又轉(zhuǎn),,變成一張薄餅,看著他表演,,就像看中國師傅把面團(tuán)弄成面條或燒餅一樣,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在連鎖薄餅店吃到的,,大都是美國化了的意大利薄餅店,特點就是加入各式各樣的餡料,,琳瑯滿目,,但亂七八糟一大堆東西,餅皮反而成了配角,,讓人吃不到餅皮的味道,,這也反映了美國人的作風(fēng),,凡事貪多務(wù)得,,但在老祖宗那不勒斯眼里,未免太過煮鶴焚琴了,。
說回教皇方濟(jì)各,,除了薄餅之外,,他還喜歡吃些什么,?
近日,,梵蒂岡教廷的瑞士衛(wèi)士團(tuán)成員兼廚師David Geisser出版了一本德文烹飪書,,透露了教皇方濟(jì)各和上兩任教皇本篤十六世、若望保祿二世的心愛食物,。
教皇方濟(jì)各原藉阿根廷,,嗜甜,,喜愛一種傳統(tǒng)阿根廷甜品焦糖牛奶布丁(dulce de leche),,那是一種十分甜的甜品,,做法是把牛奶加入砂糖慢慢加熱,,讓糖分焦糖化,因此顏色也會變成咖啡色,,到冷卻后,就會像太妃糖般粘稠,。教皇還把這種甜品引進(jìn)梵蒂岡餐單,。
另外一種經(jīng)他引進(jìn)梵蒂岡的傳統(tǒng)阿根廷食品,,是拉丁風(fēng)味焗餡餅(empanadas),那是一種半月形的餡餅,,以肉(牛肉,、雞肉、煙肉,、香腸都有),、芝士,、洋蔥和蔬菜等作饀,,在南美大街小巷到處可見,。
第三種是“colita de cuadril”,,英文為tri-tip steak,,即三岔肉 (盆骨前肌,近腹腿肉),。
另外一位教皇,,原藉波蘭的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則喜歡吃波蘭餃子(pierogi)。這位教皇在1981年曾經(jīng)遇刺,,康復(fù)期間,,想吃的便是這種餃子。這種餃子外形與中國餃子差不多,,餡料分菜餡,、肉餡、芝士餡三大類,。波蘭人會用沸水煮熟餃子來吃,也有在熟后用洋蔥和牛油煎成金黃才吃,,就像中國人的鍋貼。當(dāng)然兩國也有不同,,中國人會以餃子蘸醬油、醋來吃,,而波蘭人則會蘸酸奶油。
原藉德國的本篤十六世,,則愛巴伐利亞菜,如以蘭克福香腸加蔬菜的沙律(wurstel salad),,以及焗櫻桃配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