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戴高樂以奶酪妙論治國之難,,這次再多談?wù)勥@位政治領(lǐng)袖。
這位政治巨人,,為人自負,、傲慢,也十分冷酷,、小氣,,出了名的難相處。丘吉爾更曾挖苦過他,。1941年,,盟軍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及戴高樂聚首卡薩布蘭卡,,召開一場重要的政治及軍事會議。當時英國充當主人家,,但未幾,,負責接待的英國官員布蘭登?布拉肯便忍不住向老板丘吉爾投訴,說生性傲慢,、脾氣乖戾的戴高樂是如何難服侍,。布拉肯滿腹牢騷地說:“這位法國將軍的問題,就是他自以為是圣女貞德投胎轉(zhuǎn)世,!”丘吉爾滿臉同情和理解地回答:“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的主教不會容許我們燒死他!”
但這位怪人,,卻在國家數(shù)度陷于危難時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氣、決心,、堅毅領(lǐng)導國家,、挽救社稷。第一次,,是二戰(zhàn)爆發(fā)之初,,法國兵敗如山倒,,被迫宣布投降。面對戰(zhàn)無不勝,、鋒芒正盛的納粹,,戴高樂拒絕屈服,在國外組織“自由法國”,,領(lǐng)導義軍繼續(xù)抗暴,。第二次是1958年,殖民地阿爾及利亞武裝起義,、爭取獨立,,法國出兵平亂卻失利,反過來影響國內(nèi)政局,,政府內(nèi)閣如走馬燈地轉(zhuǎn),,最后戴高樂東山再起,組織過渡政府,,穩(wěn)住大局和人心,。第三次則是1968年,法國爆發(fā)“紅色5月”風暴,,首都巴黎和全國多地發(fā)生罷課,、罷工、罷市事件,,國家赤色變天可謂只差朝夕,,但他卻堅拒妥協(xié),最后更在大選中勝出,,安然渡過危機,。
戴高樂一心致力幫助法國重拾昔日大國光輝,如果沒有他,,戰(zhàn)后法國恐怕只會更加凋零,,成為歐洲的二三流國家。
那么,,戴高樂自己是否特別喜歡吃奶酪呢,?恕我還未找到可考文獻,但手上有本書,,是曾在法國馬提尼翁總理府當過戴高樂御廚的賈可?佩平的回憶錄《The Apprentice:My Life in the Kitchen》(《學徒:在廚房里的人生》),。他在書中向讀者透露了這位總理/總統(tǒng)的一些飲食習慣。
佩平回憶,,1958年初,,法國政壇亂作一團,政府內(nèi)閣頻繁更換,。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民眾重新想起戴高樂這位退隱的二戰(zhàn)英雄,,紛紛呼吁他重返政壇,主持大局,。佩平還記得,,在“命運之夜”,政府一眾要員云集總理府,,討論組成新政府,。晚上,有幕僚到廚房找他,,問他能否留下,,因為這些要員將通宵達旦地開會,深宵時分,,可能需要一些食物填肚,。
佩平說,那是他人生中最長的一夜,,國家前途懸而未決,,他惟一能做的,就是煮些好吃的食物,。幸好總理府的廚房儲存甚豐,,有凍肉、火腿,、奶酪和各式法式面包醬,,于是他決定做三文治。三文治很受歡迎,,會眾狼吞虎咽地吃下,。次晨,,戴高樂被推舉為臨時總理,,負責修訂憲法,并組成過渡政府,。
從此,,被大家昵稱為“伊馮娜大嬸”(Aunt Yvonne)的戴高樂夫人,便成了總理府的新女主人,。這位第一夫人十分重視丈夫的健康,,并認為自己是其健康的守護者。例如當佩平建議以羊腿作晚餐時,,夫人的第一反應(yīng)是,,羊腿千萬不要煮得太生,她認為這對健康不大好,,再三叮囑,。
佩平通常早上跟第一夫人開會,,為每餐提供3份餐單,由夫人揀選并作進一步指示,。
戴高樂是個傳統(tǒng)的人,,將每周日定為家庭日,謝絕一切社交應(yīng)酬,。去教堂做完禮拜之后,,一家人會團聚吃飯,吃的通常都是傳統(tǒng)法式料理,。主菜很多時候是他喜歡的羊腿,,伴以牛油汁或蛋黃醬;另一周日的慣常菜單則是鰈魚柳慕絲卷,,伴以蘑菇和西紅柿汁,,再上燒牛仔肉作主菜,伴以燉菊苣,、法式奶油烤焗馬鈴薯和紅蘿卜,。當然還會有沙律,甜品則是法式蘋果派或鮮果杯,,除此之外,,還少不了奶酪拼盤。
值得一提的是,,佩平指出,,戴高樂為人較真,不愛貪小便宜,,例如前述的周日家庭宴會,,他便堅持不以官方賬目支付,雖然他并不富有,,但卻認為此乃私人聚會,,理應(yīng)由自己埋單,并認為這關(guān)乎道德操守,。
“君子遠庖廚”,,盡管戴高樂甚少到廚房,但在諸如圣誕節(jié)時,,他會特地會見府中的工作人員,。佩平說,這位主人為人有禮,,記得每人的名字,,并會細加關(guān)懷。他回憶當自己要另行發(fā)展,、辭職離開時,,戴高樂伉儷特地在晚餐后抽時間見他,,向他道謝,并恭祝他一切順利,,還送了他一支香煙,,說:“愿幸福快樂與你同在”,,“為你的健康而抽一口煙,!”
幸好這是60年代,若是今天,,說“為你的健康抽一口煙”,,一定被人報以政治不正確的白眼。
原來,,這位怪人也有溫柔親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