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始于一個“中國化的英國學?!毖芯宽椖?,項目中兩位國內(nèi)名校的老師和3名英國本地的中國老師帶著“中國實驗班”的50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高強度實驗生活,BBC全程跟拍,。
“中國實驗班”的學習時間是從早晨7點到晚上8點,,其間融入了主辦方眼中的寬松校服、集體早操,、大班上課,、體育考試、紙筆學習等中國特色,,探討“最先進的中國式教育”在英國的效果,。
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老師李愛云納悶了。在她看來,,中國先進的中學已經(jīng)采用小班教學,,國內(nèi)的很多中學也不再是從早學到晚,自己所在的學校下午4點多就放學了,。于是她去反映情況,,但主辦方已認定自己心目中的中國教學模式。
被規(guī)定的“中國教育”開始了,。中文課老師趙維(音譯)像教小學生一樣,,指著基礎中文的拼音,,帶著百無聊賴的中學生逐字重復朗讀??吹竭@樣的課堂,,突擊檢查的校長Neil Strowger不以為然地抿起嘴,眼珠往上一翻,,笑著離開,。
第一集里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科學和課外活動老師楊君(音譯)則習慣于直接告訴學生知識,然后在黑板上用傳統(tǒng)方式板書,,知識的傳遞全在書本,、試卷以及課堂筆記中完成。她會不斷提醒學生記筆記,,更多的是提高音調(diào),、聲色俱厲地叫學生安靜下來。在楊君看來,,“在中國,,只要你是一個老師,自然會受到尊敬,,學生就會聽話,。”以至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她被優(yōu)秀學生慣壞了,。
被規(guī)定的“中式教育”很快就水土不服,。大部分英國學生在課堂上隨意閑談、自由發(fā)表觀點,、聽歌,、玩游戲、秀B-box,。當老師試圖維持紀律時,有的學生笑言“老師越嚴,,我就越想搗亂”,。中國老師們無可奈何,只好把“請保持安靜”作為口頭禪,。
初始階段,,不同文化的碰撞難免會帶來師生的不適應,偏偏這些不適應被放大,,而相對和諧的部分被剪了,。老師們對“差生”的過激言論真的是中國特色嗎?師生的友好互動真的那么少嗎,?
更多的是沖突,、混亂,,連背景音樂都帶著挑戰(zhàn)的意味。在校長查看上課情況時,,背景音樂是《大逃亡》,、《轟炸魯爾水壩記》(均描寫英國二戰(zhàn)場面),“難不成,,中國老師侵略漢普郡,,勇敢的英國佬要奪回教室?”《衛(wèi)報》調(diào)侃道,。
更讓中國老師意外的是,,節(jié)目竟然挑最亂的播出來,甚至斷章取義,。有一次,,李愛云在課上請一位學生不要再隨意說話,這時另一位學生說那他來問個問題,,李就請他這個時候先不要提問,。最后節(jié)目中只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不要講話,不要問問題,,聽我講”的鏡頭,。
被放大的矛盾、被剪輯過的實驗生活,,印證了紀錄片的開頭就給中國式教育貼上的標簽——“絕對的權威,、絕對的紀律和無情的競爭”。第一集的最后,,校長Neil還來了個首尾呼應的結論:“我從一開始就有預感,,中國式教育會失敗的……”
其實早在2008年,BBC就以紀錄片《中國學?!氛宫F(xiàn)高壓,、殘酷而可憐的中國教育。到2014年,,BBC又在紀錄片《中國如何愚弄世界》中憑借剪輯手法在“客觀”記錄后尖刻塑造貪婪腐敗的中國泡沫經(jīng)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權意識強烈的BBC用刻板印象綁架現(xiàn)在的中國教育,,把過去傳統(tǒng)教育方式定義為中國最先進教育,,以借鑒之名行抵觸反抗之實,繼續(xù)呈現(xiàn)中國教育的高壓弊端,,彰顯本國教育的人性化,。
不知英國民眾的情緒有沒有得到安撫,反正專欄作家西蒙·詹金斯已經(jīng)發(fā)文炮轟,稱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英國根本沒必要效仿,。
?
?
近年來,英國學生在各種國際評估計劃表現(xiàn)不佳,,數(shù)學成績令人不忍直視,,連首相卡梅倫都被記者那“9乘以8等于幾”的“難題”噎住。隨著本國數(shù)學屈辱的情緒蔓延,,英國試圖引進中國數(shù)學教育方法,。但另一方面,中國威脅論在不斷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