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性質(zhì),,每周都有固定的預(yù)約,出差的機會屈指可數(shù),。偶爾被安排一回,,就像度假一樣珍惜。我常常感到,,同樣的勞動,,換到一個新奇的地方去做,好比說,,走路,、搭公交,固然會有初來乍到的焦慮,,但能量消耗遠遠更少,。日復(fù)一日的勞碌,,終于透了口氣,甚至每一天的時間仿佛也多出來了,。
我曾經(jīng)參加過一段封閉式的正念減壓訓(xùn)練,,每天從早上6點開始上課,直到晚上9點,,中間只有短短的時間休息和用餐,。奇怪的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量,,所有參與者卻神清氣爽,、應(yīng)付裕如。當時住在北京蟹島的度假村,,清早起床,,洗漱完畢,大家披星戴月地走去教室,,彼此微笑寒暄,。兩百多個學員,好像參加一個盛大的集會那樣成群聚攏,。北京的秋天很冷,,空氣干燥而清洌。到晚上課程結(jié)束,,大家又有說有笑地結(jié)伴回屋,。身體是疲憊的,心情卻輕松得很,。洗完澡,,同屋的室友還可以聊好一會兒天,要么翻翻書,,歪在床上看看電視也可以,。會詫異一天怎么有這么多時間!上完十幾個小時的課,,居然還有得剩,!
我在想,平時工作一小會兒就那么煩,,是為什么呢,?
最近又在上海參加培訓(xùn),上午8點半到12點,,下午2點到6點,,正好跟我平時上班的時間差不多,然而每天的心情大不相同,。早上鬧鈴一響,翻身下床,既不念叨著“再多睡5分鐘”,,也沒有被迫醒來的悶悶不樂,。自然而然地,一天就開始了,。真覺得困,?燒水沖個咖啡。晚上還有那么多空閑,,早點睡,。再說了,中午兩個鐘頭,,吃完飯都可以補個午覺——看,,這時間多經(jīng)用!
晚上下了課,,還想見幾個朋友,,找一家好吃的館子。撘地鐵,,要換好幾條線,,換就換吧,不為難,。高峰期的地鐵沒有座位,,又悶又熱。我抓著吊環(huán),,一邊悠閑地數(shù)著站名,,一邊想:“為什么連擠地鐵也變得不那么痛苦了呢?”
我立刻想到了答案——因為知道不用一輩子擠下去,。
當一件事情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偶一為之,它帶來的煩惱便如過眼云煙般輕淡,,而任何一點快樂都會彌足珍貴,,不可復(fù)得。地鐵太擠,,怕什么呢,?馬上就要回家了;早飯沒吃好,,馬上就要回家了,;住的地方到上課的地點交通不便,馬上就要回家了,;酒店條件好差,,房小床硬沒電梯,,馬上就要回家了……對吧?簡直是一切抱怨的萬能解法:你反正不用在這個地方待一輩子,。
這讓我意識到,,真正可怕的想法是“我會無休止地陷入這樣的生活”。哪怕一點最微小的麻煩經(jīng)過了它的渲染,,也會變得骨鯁在喉,。如果無休止地擠地鐵,如果無休止地被鬧鈴叫起,,無休止地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9點,,無休止地消耗,無休止地住著狹小的房間……我無法再想象下去,。做的事情并沒變,,早出晚歸,可一旦把它當作生活中的常態(tài),,立刻變得讓人充滿厭倦,。
認知心理治療主張,人們的負擔都由想法帶來,。出差快樂的前提,,是在想法上把它看成了日常生活以外的變奏,一個暫停,,一種調(diào)劑,。那些出差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的商務(wù)人士,坐頭等艙,,住五星級,,恐怕再不會以此為樂。因為他們“永遠”不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一個城市待著,,“出差”變成了永無休止的折磨,。
所以對一種生活狀態(tài)來說,“永恒”其實是一個極可怕的詛咒,。聚散終有時,,這個念頭固然讓人神傷,但也許才是生活最好的調(diào)味料,,因為分離,,因為不舍。過客才是風景的知音,。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出國的同學回來探望,看哪里都好,,在學校食堂吃得津津有味,。我哭笑不得:“這東西咱們以前不都吃膩了嗎,?”但我知道他們的心情,和所有過客一樣:“吃一頓就少一頓了,?!?/p>
我疑心那才是生命本來應(yīng)有的狀態(tài)。人活一世,,有時會覺得太漫長了,長到跟“永恒”也差不多,。多少憂懼,、疲乏和厭棄由此而生。但那不過是一種錯覺,,生活總是變化的,。從一個城市跳到另一個城市,從一種生活進入另一種生活,,從一些人身邊來到另一些人身邊,。快如一周的旅途,,慢如一生的變老,。再怎么稀松平常的日子,“過一天就少一天了”,。有時想想,,這念頭還挺讓人安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