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林
對延可法師來說,,二十幾年的修行,是不斷體悟人生和佛法的過程,。他夙有因緣,,少年入道,于少林寺剃度出家,,棲止于少林祖庭十年間,,初涉禪法。1999年進入中國佛學(xué)院,,參習4年,。
出家早期,他年紀尚小,,卻已能主動承擔寺院里的擔水,、做飯、掃地等任務(wù),,除去誦經(jīng),、學(xué)習之外,他把大量時間用在公共服務(wù)上,。從這些日?,嵤轮校双@得內(nèi)心的平靜,,他漸漸明白,,人應(yīng)該先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虛心、潛心去為公共服務(wù),,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也有其不可替代性,。
畢業(yè)之后,延可法師擔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長老的秘書,、衣缽,。得誠公長老印可,付與正法眼藏,,是溈仰宗第十一世嗣法傳人,。2009年,延可法師主持重修天津大覺禪寺,,任大覺禪寺住持?,F(xiàn)在,他還是天津盤山佛教協(xié)會會長,、全山方丈,、天津潮音寺住持。他往來于相距幾十公里,、由他親自籌建的幾處寺院之間,,平日都待在寺院里主持日常工作,甚少出門,,也感覺不到忙碌,,一切順其自然。
當下即禪
延可法師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早晨4點半起床,洗漱后做健身鍛煉,,5點20上早課,,6點結(jié)束吃早餐。上午會客之后,,中午11點吃飯,,下午的時間他通常用來閱讀。下午4點晚課,,晚飯后除了閱讀,,還有45分鐘的養(yǎng)息香。
養(yǎng)息香指的是眾人在禪堂里靜坐一支香的時間,。期間,,排除雜念,專注感悟當下,,如果心有所想,,就不是養(yǎng)息香的真義。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投入禪修,在延可法師看來,,這是個體人生在社會發(fā)展歷程中自然而然的選擇,。
延可法師認為,現(xiàn)代人內(nèi)心的困惑多數(shù)時候是由于身心不一致造成的,?!昂芏嗳嗽绯科饋硐茨標⒀赖臅r候,心里惦記著吃飯,。剛剛坐下吃早餐,,想著工作。心沒有安住在當下,,當代人很多焦慮和困惑都源于此,。”
延可法師理解的新生活首先應(yīng)該回歸生活,?!奥牭胶芏嗳苏f,每天忙工作,,沒有了生活,,這是因為把生活與工作分開來看了。我們不應(yīng)該忘記在工作中體悟生活?,F(xiàn)代社會很忙,,節(jié)奏很快,城市工作很奔波,,但仍應(yīng)該關(guān)注自己的健康,,健康就是當下。在工作中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多留心健康,。”
對于現(xiàn)代人能否從禪修中獲得寧靜,,延可法師說,,“禪不是談?wù)摰模怯眯牡?,把心放在生活的每個當下,,當下就是禪?!?/p>
圓滿的善是智慧
在延可法師看來,,當下意味著我們要學(xué)會與己相處、與己為善,。他認為,,只有把與己為善和與人為善結(jié)合起來,善才會完美。
“在佛教看來,,慈悲善良與智慧密不可分,。與人為善要講究方法、方式,、方便,,這樣善才能圓滿。不圓滿的善稱不上真正的善,。如果人在與人為善的過程中感悟到喜悅,、從容、美好,,它本身就是智慧,,因為智慧是用來了煩惱的?!?/p>
延可法師堅信,,善意是定義新生活的一個重要標準?!爸匦聦徱曃覀兊纳?,如果內(nèi)心沒有善意,就無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內(nèi)心的寧靜與喜悅,。如果不從善意的角度來看新生活,那新生活與以往的生活沒有區(qū)別,,就不會有觸及內(nèi)心的感悟,。我理解的新生活,就是重新回歸生活,,你從中體會到善和美,。”
在他看來,,普通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慈善?!昂芏嗳擞X得慈善是捐款捐物,,一定是高大全,這是誤區(qū),。古時候,,圣人感慨,真正的美德像鴻毛一樣輕微,,但是人們卻舉不起它,,為什么呢,人們往往忽視了舉手之勞的善意,反而不去踐行,,才讓我們感覺慈善很遠,。在佛教看來,慈善是讓人們能夠力所能及地從一點一滴的事做起,,心存善念本身就是慈善,。看到別人的憂傷,,你安慰他,,就是慈善。慈善不在于改天造地,,在于舉手投足,。”
“古人經(jīng)常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一個人在一切善行和善愿都能體悟到與人為善的喜悅,,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