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社旗下微信公號“長安街知事”1月3日爆出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準:李書磊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員、常委和市紀委書記,。
離開北京整兩年的中央黨校副校長回來了,,這次履新在很多人看來是他政治生命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李書磊不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官員。他沒有在基層不斷刷經(jīng)驗的經(jīng)歷,,沒有輾轉(zhuǎn)各地任地方大員,,簡歷上軌跡明晰,透著濃郁的書生氣,。
1964年李書磊出生在黃河邊上的劉庵村,,上小學后,他連跳兩級,,讀大學之前,,更是把家里所有能找到的書都看了一遍?;謴透呖嫉牡诙?,他14歲,順利考上北大,。收到通知書的那天,,他把羊鞭丟進了黃河,終于不用放羊了,。想著以后只要能看書就可以了,,于是選擇了圖書館學作為自己的專業(yè)。
進了北大之后,,同學大多比李書磊大一輪,,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是中國的一部社會史,他見識到了過去十幾年里想都沒敢想的事情,,他說自己“在不斷的驚愕中進步”,。本科畢業(yè)后,他選擇了中文系繼續(xù)深造,,專業(yè)是現(xiàn)代文學,。
在北大求學期間,他已經(jīng)小有名氣,,在多家報紙開專欄,,寫文化評論,當時被封為“第五代批評家”。碩士畢業(yè)后,,他進入中央黨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兩年后回到北大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梳理李書磊公開發(fā)表和出版的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其思想軌跡的變更,。80年代,李書磊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文學和文化上,,以當代文學為主。1991年,,李書磊風格一變,,轉(zhuǎn)向了古典文學,對小說和詩詞進行了一番討論,。
1995年,,受到當時“人文精神”大討論的影響,李書磊在《文藝爭鳴》上發(fā)表了《“人文精神”的真實含義》,。此后其研究對象也上升到文化層面,,議題也不斷宏大,先后發(fā)表了《現(xiàn)代化進程的文化理解》,、《文化的無用之用》等文章,。
2000年,李書磊在進入中央黨校10年后,,開始擔任校委委員,,并在2004至2006年掛職西安市委副書記。在此期間,,他開始有一批政論性文章面世,,比如《我們面臨的外來文化挑戰(zhàn)》、《文化戰(zhàn)及其限度》,、《強化文化意識 建設文化強國》等,。
2008年,李書磊成為中央黨校副校長,,年僅44歲,。2014年他離開北京,前往福建,,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上任后接連出席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永定土樓·青春詩會”,、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chuàng)論壇,并倡導福建本土文化的保護。
李書磊是中國政壇幾年來學者型官員的最新代表,,出版二十余本專著,,在豆瓣上評分都不低,他正是傳統(tǒng)意義上所謂的“學而優(yōu)則仕”,。
做官是一種大俗,,讀書是一種大雅。從俗的,、做官的立場上來看,,這大雅對大俗是一種拯救;而從雅的,、讀書的立場上來看,,這大俗對大雅又是一種成就?!?/p>
在回京后,,這位“神童官員”是否還會堅持“讀書”,我們需要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