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前,和一些朋友聊張震,。大家對他的印象出奇的一致:男神,、戲好、神秘,,打拳好像很厲害,,其他就不清楚了。
仔細想想并不奇怪,,除了角色,,我對他也所知甚少。近幾年看到關(guān)于他的報道,,大都在講他打拳“不小心”打成冠軍的事,,聽上去像個勵志故事。
采訪時談起練拳,,張震有些無奈,。“角色需要嘛”,,就跟明天考試今晚要復習一樣,,哪有那么多為什么,。還有“演技”,,近幾年被媒體問得太多,慢慢有了一套自己的解釋系統(tǒng),,但有些答案可能太過稀松平常,,媒體并不相信,。例如八極拳冠軍就是個誤會。八極拳的比賽其實并非競技賽,,而是表演賽,,限東北地區(qū),且分為多個組別,,張震比賽當天發(fā)揮得好,,在兩個單項拿了最高分,于是媒體蜂擁而上,,演繹成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第一次見他之后,我推翻了一些預設,。既然誤會已經(jīng)夠多,,那不妨回到最初,看看他一路追隨的旅程吧,。這一塊沒人詳細寫過,。
外圍采訪是個難題。楊德昌去世了,,李安,、王家衛(wèi)、侯孝賢,,甚至與他們合作多年的幕后例如張叔平,,都已經(jīng)是采訪名單上很難攻克的人物。所以采訪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找到了張震的父親張國柱,。
張震受父親影響頗深。兩人氣質(zhì)很像,,表達方式也像,,謙虛,從不把話說滿,。張震遺傳了父親高而直挺的鼻子,,我發(fā)現(xiàn),但凡鼻子長得特別好看的人(整容的除外),,運氣都不會太差,。看得出來,,張震的很多人生選擇與父親直接或間接相關(guān),,張爸爸告訴我,當年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因為劇組缺人手,,人人身兼多職,,他曾幫楊德昌去機場接前來臺灣探班、還未成大氣候的李安,,當時天黑,,他沒看清接的是誰。后來《臥虎藏龍》籌拍,,張國柱帶張震去見李安,,李安主動提起此事,“你還記得嗎,?當年你接過我,。”
我無法向李安求證這跟張震得到角色有沒有關(guān)系,,但我相信多少是有的,。臺灣電影圈子小,從業(yè)者不僅惜才,,更看重人情往來,。
這么說并非否認張震的天賦和實力,機會來臨時恰到好處地“ready”,,在這個吊詭又容易迷失的行業(yè),,已經(jīng)實屬不易。
采訪中張爸爸讓我印象很深的是說到當年帶張震拍戲之后,,他會特別在乎張震哥哥的感受,,因為他的家庭教育中,特別忌諱“不公正”的出現(xiàn),。
聊到深夜,,年近七十的他說著說著嗓子啞了,講話有些吃力,。采訪結(jié)束前我謝謝他的坦誠,,他說:“我這輩子,一直沒有大紅過,,基本上是沒有紅過,,一路顛簸走來,高山,、深水,、幽谷都見過,還算把持得比較好,,也沒有墮落,。如今面對所有事情都很坦然了。”
奇怪的是,,做完張爸爸的采訪后,其他外圍按圖索驥一個個都出乎意料地順利起來,。后來我時常想起他這句話,,我覺得,在這種教育方式和臺灣電影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張震,,大概就應該是現(xiàn)在這樣,,輕輕松松的,“收工后和劇組一起去吃個燒烤,,在人堆里第一眼都不會注意到他”(from路陽),;或是“和好朋友聊聊動漫、談談孩子,,答應替你保守的秘密永遠不會說出去”(from阿雄),。
路陽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張震就是個普通人!我如實地寫了出來,。只是最近在想,,把他的神秘感寫沒了,那些一直被這種神秘所吸引的人,,是會失望還是更喜歡他呢,?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