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賢懷一飯,,茲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識,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薦,,山木杜鵑愁。
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
——劉長卿《經(jīng)漂母墓》
唐朝詩人劉長卿,其名跟漢代文人司馬相如的字相同,,這里的“長”字讀zhǎng,,不讀cháng。溫庭筠七律《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子虛何處堪消渴,,試向文園問長卿”,蘇轍七律《次韻劉貢父從駕》,,“一經(jīng)空記弟傳兄,,舊德終慚比長卿”,按照七律的格律,,這些地方的“長”字,,都只能是仄聲,如果讀cháng,,那是平聲,,就不符合格律了。
值得一說的是,,司馬相如的“相”字,,不少人日常使用時,讀成去聲xiàng,,但在古詩詞中,,司馬相如的“相”字作平聲用,讀xiāng,。例如李商隱的七絕《寄令狐郎中》,,“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根據(jù)格律,,這里的“相”字只能是平聲,如果讀xiàng就出律了,。此外,,藺相如的“相”,,在古詩詞里也讀成平聲。
與杜甫一樣,,劉長卿也經(jīng)歷了唐朝最重大的那場變故——安史之亂,,在他的詩作里,也呈現(xiàn)了這場動亂的情況,,例如那首著名的《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干。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zhàn)后,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碑敃r安史之亂剛剛平息,,劉長卿在湖北麻城穆陵關(guān)遇見返回北方的人,遂告訴對方北方的慘況,,其中“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這兩句,尤其觸動人心,。
這首五律《經(jīng)漂母墓》,,詠的是漂母與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時貧賤,,一度艱難到連飯都沒得吃,。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絮的老嫗見他如此境況,就請他吃飯,,如此數(shù)十日,。韓信很高興,向老嫗許諾,,以后一定會大力酬謝。老嫗聽了之后,,非但不高興,,反而很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當然,,韓信功成名遂后,,仍然找到了漂母,,賞賜千金以報答一飯之恩,這是后話,。
對于這首詩,,宋末詩人方回點評說,“意深不露,。第四句蓋謂楚亡,、漢亡,今唯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猶能識之,亦以其有一飯之德于時耳,?!闭f得很到位?!肮拍归匀俗R,,前朝楚水流”,后人記住了漂母,,至今樵人尚且知道漂母墓,,然而最終置功臣韓信于死地的漢室,卻隨流水消逝,,不復(fù)存在了,。這兩句彰顯了漂母的一飯之德,也點出了堂堂漢室不如一位漂母惜才,。
“渚蘋行客薦”,,渚蘋即水邊的蘋草,薦即祭獻,,這句是說行人向漂母墓獻上蘋草以作祭奠,。“山木杜鵑愁”,,杜鵑聲音凄涼,,此句似是哀憫韓信的身世,又似是感慨世間缺少像漂母那樣的識人慧眼,。明人周珽說,,“在母,輕一飯之恩,,而志不責報,,千載誠難其人。在信,懷一飯之德,,而不忘立墓,,千秋永誦其事。兩賢得文房(劉長卿的字)之詩,,自當快心地下,。”此論得之,。
末聯(lián)“春草茫茫綠,,王孫舊此游”,王孫指韓信,,兩句是說,,詩人經(jīng)過此地,懷想韓信曾經(jīng)也到過這里,。全詩平和斂束,,卻蘊含著不盡遠意。方回評價劉長卿的詩說:“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不可造次一觀而已?!狈交刈陨硪材茉?,這番話可謂探得詩人深曲,劉長卿的詩,,確實不可以粗略讀過,。
劉長卿性情剛直,曾在仕途上兩次遭人誣陷,,甚至因此罷官入獄,。他的官位不但不顯赫,更是一度被貶到當時極其偏遠的廣東電白縣,,可謂一生多事,,是以在他的詩里,總有一股蕭颯的氣息,。然而可貴的是,,即便國家多難、一己不得志,,劉長卿的詩卻并不枯澀,。像他的傳世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鼻轫嵣铋L,,極耐尋味。
世傳劉長卿自號“五言長城”,,其自信如此,。然而這又不是妄語,他的五言詩當?shù)闷疬@個名號,??梢韵胍姷氖牵斒赖榔D難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人讀他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