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新任英國保守黨黨魁,,原內(nèi)政大臣特里莎·梅(Theresa May)將成為英國歷史上繼撒切爾之后的第二位女性首相,。
這位女首相的到來似乎有些突然,,因為如果不是“脫歐”結(jié)果使卡梅倫主動請辭,特里莎最早需要等到2018年的黨內(nèi)選舉才有可能去競選黨首并接任首相,,而如果不是另一位黨內(nèi)競爭對手,,英國能源部長安德烈婭·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提前宣布退選,那么這場選舉也要等到3個月后才能揭曉結(jié)果,。正如利德索姆所說,,在英國眼下的關(guān)鍵時刻,花費大量時間投入競選活動是不合時宜的,。她認為應(yīng)該盡快選出一位有卓越能力的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政府與歐盟進行退歐談判,帶領(lǐng)英國渡過難關(guān),,而支持率有著顯著優(yōu)勢的特里莎比自己更具有這樣的能力,。
今年6月,突如其來的退歐決定宛如一個巨浪拍在了大不列顛群島,,動蕩的英鎊匯率,、獨立呼聲甚高的蘇格蘭,還有來自國外關(guān)于背離歐洲一體化的指責,,以及歐盟成員在退歐議程上的針鋒相向,。很顯然,英國已經(jīng)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在主張留歐的卡梅倫請辭后幾天,,同為保守黨政治家的退歐領(lǐng)袖鮑里斯·約翰遜也宣布不競爭下一任首相。59歲的特里莎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對于國家命運和她的政治生涯來講都是極其嚴峻的考驗,。
早在學(xué)生時代,特里莎就希望能夠進入英國政壇,,而她的政治生涯從1997年競選成為英國南部梅登黑德選區(qū)的保守黨議會成員才開始,。之后特里莎在“影子內(nèi)閣”先后擔任過文化、教育和運輸?shù)戎T多部門的職務(wù),,直到2010年,,隨著卡梅倫上臺、保守黨奪回了被工黨把持了13年的執(zhí)政地位,,她才開始擔任內(nèi)政大臣一職,。
在媒體眼中,特里莎有著十分強硬的政治風(fēng)格,,同時她也因為嚴苛的留學(xué)和移民政策為中國人所知,,她認為大量的移民利用英國寬松的政策占用國家的資源,甚至連英語都不會講,,已然成為這個社會的負擔,,同時她也深知國際貿(mào)易和投資對英國經(jīng)濟的重要性,因此在公投前她還是選擇站在了留歐陣營。而她上任之后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只是這些,。
受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上世紀末的福利政策和歐洲一體化給英國社會帶來了不少后遺癥:大量移民涌入,教育和就業(yè)的競爭逐漸劇烈,,英國公民無法享有足夠的資源,,再加上恐怖主義的潛在威脅,造成了本世紀的“英國病”,??穫愒诟傔x之初以“變革”作為口號,得到了急于求變的英國人的支持,,然而在任6年,,人們看到的卻是他和歐盟曠日持久的拉鋸戰(zhàn),也正是因為這些社會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幾周前,,英國人用公投決定退出歐盟,至少希望移民問題和恐怖危機能夠得到控制,。然而英國國內(nèi)的矛盾并不會隨著退出歐盟而自動消失,,“脫歐”本身對英歐關(guān)系乃至世界格局的影響更需要得到善后處理。
如果將“脫歐”作為英國歷史上一個新的起點,,那么新首相的上任,,或許就是英國邁出的第一步?!叭龇蛉恕敝笥忠晃昏F娘子——“梅夫人”的出現(xiàn),,是一次變革的機會,也是考驗,,因為首相競選可以“不戰(zhàn)而勝”,,而英國的未來卻勢必要“背水一戰(zhàn)”,那么第一戰(zhàn),,就是特里莎所說的“在退歐的過程中爭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