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工作很傲慢,,很短的時間就需要厘清眼前這個人的來龍去脈,。
在進入采訪空間的第一秒,你就需要打開全部的感官,,觀察采訪對象的衣著,、語言習慣,像讀心神探一樣解讀他在某個具體問題上的細微反應,,判斷他的態(tài)度是堅決還是猶疑,。
于是,采訪中途沉默的幾秒往往顯得珍貴無比,,因為下一個緊接的問題很可能是:“為什么停頓了五秒才回答,?你在想什么?”你期待這五秒之內他的內心曾發(fā)生過短暫掙扎,,希望他能坦誠面對并且訴說,。同時,你希望采訪對象能說出一些篤定的形容詞去描述自己,或者展現(xiàn)出某種明確的傾向性以便行文中的總結陳詞——毫無疑問,,確定性將為你提供敘述的支點,。
但張譯是一個例外。
他是一攤有棱角的水,,堅硬的骨頭藏匿于潛流之下,,面上又全是春風化雨的溫柔。他叫人抓不住,,但又不是在江湖里混跡多年的油滑世故,,而是世事洞明之后讓自我隱退的透明姿態(tài)。
過去幾年,,不同的導演都在這副透明的軀體上刷漆,,悲慟的、奸詐的,、自私的,,什么顏色都有。張譯吸收他們的靈魂,、行為,,在觀眾面前遛一圈,又把上一個角色卸下,,回到隱士的狀態(tài),。
張譯曾對自己身上這種不確定性抱有強烈的懷疑,一次次地追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但他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演員所需要的可貴留白,。于是這兩年,我們認識了一個由“張譯什么都不是”這種特質構成的張譯,。
當然,,從商業(yè)邏輯而言,張譯的這種特質帶有局限性,,他無法被某種強烈的屬性歸類和擁戴,,當然也無法有那種可以稱為賣點的標簽。所以我們自然談到了這幾年行業(yè)風氣的變化,。
令我詫異的是,,這部分的張譯展現(xiàn)了兩個小時里最不平穩(wěn)的狀態(tài):“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一個演員,?!边@幾年,,這句話正在逐漸成為一句笑話。畢竟多棲藝人正在成為很多娛樂圈人士想成為的物種,,好像能在大銀幕上依靠眼藥水演哭戲,,又能在真人秀里展現(xiàn)接地氣而活潑的性格,偶爾還能唱幾首靠強大后期而顯得不走音的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于是我把這種懷疑拋給了張譯,他接過去說:“我從來不參加任何綜藝和真人秀,,參加真人秀至少是想把自己變成明星的人,。”
“你這句話不怕得罪人嗎,?”
“這難道不是一個事實嗎,?”此刻的張譯有點嚴肅,他終于在自己身份問題的確認上展現(xiàn)出了堅硬的底色,。而我也在那一刻確認,,要理解張譯的確定和不確定,最好還是把他放到演員的譜系中去考慮,。
中國的男演員,,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真的愿意花很長時間沉浸到一個角色中,,既需要領悟力更需要定力,真的敢不挑角色只挑劇本去演,,既需要演技,,更需要對宇宙有藝術的想象、對人間有細微的體恤,。
張譯經常自嘲不夠英俊瀟灑,,可“英俊瀟灑”這四個字在現(xiàn)代娛樂工業(yè)體系中恰恰是最常見的。
有些人活成面子,,有些人活成里子,,要一個25歲的青春時代還是要一個45歲的黃金年代,,是開放時代里自己的選擇,。滿身不確定性的張譯對這一點,應該是十分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