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撫麥穗,,心潮起伏,;細膩,、溫柔的影像,,產(chǎn)生于魔幻時刻,仿若天堂降臨的美妙和弦……泰倫斯·馬力克或許本就是個田園主義者,但有時他更像墮入歧途之后的回歸者,、哀悼者,,或者不合時宜的質(zhì)問者。
從前人們很喜歡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導演,,喜歡他的高蹈,、超越以及不講道理。但他的新片《歌聲不絕》卻不小心得罪了全世界的文藝青年(或偽文藝青年),,因為這次他恰好把槍口對準了他們不真實的面孔:全片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接一場無聊的派對,、假裝激情的搖滾樂演出以及喝酒抽煙泡女孩、調(diào)情挑逗兼床戲,,濃重的妝容,、矯情的對話,充滿情欲的男女互相試探,,但猶疑不定,,只因缺乏上天的祝福;盡是虛無,,盡皆表演,,甚至那些若有若無的旁白,也都是他們熟悉的口吻,。這明顯傷害了一些真誠的文藝愛好者,,順帶也傷害了無辜的吃瓜群眾。于是這部集結(jié)了眾多一線演藝明星,、拍攝周期超長甚至連劇本都沒有的“即興電影”最終在坊間成為笑談,,苛刻的影評人盡情嘲諷著,建議他“該歇歇了”,。因為這個癲狂于各種感官刺激的世界不再需要他的布道了,。
我試著理解這種惱怒,于是看了這部影片,。我發(fā)現(xiàn),,它質(zhì)疑了當今最流行的那些價值觀:要做自己、要自由,、要有所經(jīng)歷,、要“活在歌曲之中”(Live from song to song)……
沒錯,影片擁有一般文藝男女喜歡的各種元素:露天音樂節(jié),、陌生人的派對,、互相調(diào)情和上床,還有文身,、穿刺,、女同、抽煙、喝酒……如果我遺漏了什么,,希望你能自動腦補,。但是,這一切最終在影片里呈現(xiàn)為“否定性元素”,。音樂節(jié)演出僅僅是一種唱片工業(yè)的附屬物,、派對和狂歡空虛至極、人們之間缺乏真實的互動,、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見面然后天各一方……但這一切起初對于單純的女主人公來說,,是新奇好玩的。她大概厭倦了自己的生活,,因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至少可以幻想那種粗暴的情愛,,以及互相傷害所帶來的那種徹骨的真實,,或許還有那種幻想的更有格調(diào)的高級生活等等。
撫摸仍在繼續(xù),,一如導演之前的意象,。但這次是在空氣中,并且不是一只手和麥穗,,而是充滿欲望的男男女女之間,。沒有永恒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奇遇……
一種空虛感撲面而來,,我甚至能感到導演本人的厭倦,。手持影像稍縱即逝,再無從前那種精心設計的場面調(diào)度,;不合語法的剪輯也非常不耐煩,,短促、悖論,、令人分心,;只在有限的幾種影像面前,導演稍作停留:來歷不明的突兀的積水,、缺乏象征意義的天空,、偶然進入的乞討者或者路人……它們都被極度夸張的廣角鏡頭不分彼此地收納進來。這樣,,你看到的不是一部電影,,而是當代城市生活的碎片集錦,或者奇異的社交景觀的百科全書,。我們都熟悉這種影像碎片,。它們毫無意義,。
還有聲音的碎片。一些現(xiàn)場音樂,,一些爛俗的旁白,,一些粗心大意,、未經(jīng)雕琢的對話,。
還有祈禱聲,伴隨著破碎的家庭,,鰥寡孤獨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小孩以及毫無來由的懺悔……在他們眼里,祈禱或許是惟一的路徑,。但它不提供你能觸摸得到的“自由”:感知未知,、接納陌生、去放蕩,、去墮落,、去嘗試禁忌之事或新的欲望……
“這地方已經(jīng)一文不值/水泥廠,加油站,,陰影帶著可疑的氣味/壓住了一畝一畝的冬麥,。”一位中國詩人這樣寫著他躋身的城市,。我們太熟悉這種荒涼感,。
影片結(jié)尾,導演在城市邊緣找到了一處疑似“麥田”的所在,,親近自然,,親近泥土,親近植物末梢以及毛毛蟲……他所能做的,,或許就只有這些了,。
這是一首不合時宜的田園牧歌,或曰挽歌,。
《絲克伍事件》(1983)
導演:邁克·尼科爾斯
主演:梅麗爾·斯特里普
講述一名女工調(diào)查核電廠危害公眾安全事件引發(fā)的故事,。雖未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卻是梅姨表演生涯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