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蕭關起戰(zhàn)塵。河湟隔斷異鄉(xiāng)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司空圖《河湟有感》
司空圖是晚唐詩人,,中過進士,做過高官,,預感到天下必將大亂,,遂隱居于中條山王官谷,不再出仕,。在亂世當中,,這般與世無爭的人生選擇,是否就能夠保證安全了,?答案是未必,,因為還需要一些應變之智,。
當時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準備篡奪大位。朝中有個大臣叫柳璨,,揣摩朱溫的意圖,,獻謀除掉那些忠于唐朝的有名望之人,,于是詐召這批人出來做官,,再順勢將他們一網打盡。司空圖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員。
收到職位任命之后,,司空圖沒有推卻,,動身奔赴洛陽,但假裝不能任事,,上朝的時候,,故意拿不穩(wěn)手中的朝笏,任它墮落在地,,并且故作說話不得體,。柳璨見狀,只好把他放還中條山,。
唐末天下大亂,社會失序,,各地寇盜肆虐,。奇怪的是,那些強盜居然都不去侵擾司空圖隱居的王官谷,,許多人得悉此事,,紛紛去王官谷避難。亂世人命,,賤如雞犬,,然而司空圖不僅能使自己免于禍災,還保全了一些人的性命,。做到這一點,自然是需要大智慧的,,觀其避開柳璨的加害,,就可知一端。此外,,司空圖自號“耐辱居士”,,亦可謂意味深長。
不過,,善于應變,,只是司空圖的表面,在骨子里,,他始終不改剛烈的性情,。當他知道朱溫弒殺唐哀帝的消息后,絕食嘔血而死,。如此高節(jié),,跟他的應世智慧一樣,,都是罕見的。
蘇軾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這句話當系指司空圖詩的一個面向而言,,籠罩不了全局,,因為在司空圖的詩集里,有許多因時世而發(fā)的沉痛語,,譬如《河湟有感》就是此類,。
“河湟”是黃河與湟水之間的地區(qū),安史之亂后,,這片地區(qū)被吐蕃占領,,當?shù)厝说姆棥⒄Z言皆逐漸胡化,。直到唐宣宗的時候,,才收復了河湟,然而在這個時候,,唐朝也氣數(shù)將盡了,。
《河湟有感》寫的是詩人在河湟的見聞,跟許多絕句一樣,,此詩的精華在最后兩句里:“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边@很荒謬,,卻是血淋淋的現(xiàn)實。當然了,,這首詩所指向的,,不僅僅是河湟地區(qū)那些胡化的漢家子弟。如果司空圖能夠在地下看到20世紀的中國,,那么他一定會為自己當年的深刻洞見而震驚,。
司空圖隱居時的心情,可能更多是這樣的:“永夜疑無日,,危時只賴山,。曠懷休戚外,孤跡是非間,?!保ā队酪埂罚┛此坪荛e淡,,休戚、是非都不關心了,,然而我們不妨細看第二句:“危時只賴山,。”所謂危時,,指的是不安寧的時世,,賴山即流連山水。這一句是讀入此詩關鍵位置,,實足以說明詩人依然深切關注著時世,。
我們看他寫的七律《重陽山居》:“詩人自古恨難窮,暮節(jié)登臨且喜同,。四望交親兵亂后,,一川風物笛聲中。菊殘深處回幽蝶,,陂動晴光下早鴻,。明日更期來此醉,不堪寂寞對衰翁,?!边@首詩寫出了閑適,、雅致的狀態(tài),,同時我們也不難感覺到,一股無邊的沉慨,,亦浸潤在這56個字里面,。
據(jù)《舊唐書·文苑傳》記載,司空圖脫禍還山之后,,為自己蓋了一個墳墓,,每逢佳節(jié),輒邀請朋友進入墳墓里,,一起飲酒賦詩,。對于主人的這個邀請,有人面現(xiàn)難色,。司空圖說:“達人大觀,,幽顯一致,非止暫游此中,。公何不廣哉,!”這番話的大意是,人在天地間,,也只是暫游而已,,因此何必太在意這個地方是什么呢,。
或許,對于這樣一個亂世里的智者,,人們停留的眼光還是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