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多年前,,因為要學寫古典詩歌,比對了許多個選本,,那時學膚氣盛,,對《唐詩三百首》選錄的詩,覺得不甚滿意,。每與朋友談起,,都會推薦自己認為更好的選本,例如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或者是高步瀛的《唐宋詩舉要》,。
不知不覺間,認識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如今我仍然覺得《唐詩別裁集》和《唐宋詩舉要》非常好,,但對《唐詩三百首》的看法則不同了——以前覺得它不好,,現(xiàn)在卻成了我經常向朋友重點推薦的古典詩歌選本,。
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我花了許多年才明白了一個不能再簡單的道理,,那就是我的朋友當中,,更多的是不寫詩的,他們各有自己專長的領域,,平時又很忙,,能夠有精力讀一些詩,已經很難得了,。
這時如果推薦一些比較專門的選本給他們,,比如《唐宋詩舉要》,里面整個語言系統(tǒng)(例如注解,、評語),,對于不寫詩的人來說都是極為陌生的,從這樣的版本讀進去,,無疑會很吃力,,恐怕沒看幾頁就擱下,自此滅了對詩的興趣,。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無疑就成了唐詩的罪人了。
最近,,一位朋友找到我,,說他最近在做一個學詩的課程,請我推薦幾種入門的唐詩選本給他的學生看,。朋友強調,,他的學生是專門收的,非常優(yōu)秀,,家長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素養(yǎng)也非常高,。
我明白朋友的意思,他想讓我推薦專門一點的選本,。
我沒有猶豫,,建議朋友說,不妨就用《唐詩三百首》,,千萬不要去買各種新編的“唐詩×首”,,一定要選用清人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
原因很簡單:那些學生在上了朋友的課程之后,,未必會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所以在這么寶貴的一次機緣里,,應該讓他們深度接觸最經典的唐詩選本,做到了這一點,,哪怕他們以后終身不再與詩打交道,,也已經對古典詩歌有了最基本的熟悉度,具備了與各階層人士交流的一個基本條件,。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痹诖呵飼r期,,《詩經》有很強的社交功能,各國使者出訪,,賓主相見,,大家都會說幾句《詩經》里的話以明志或助興。
如今,,《詩經》的社交功能,,很大一部分被唐詩代替了。
盡管《詩經》的重要性不減當時,,六朝詩,、宋詩乃至清詩的成就也有不讓唐詩之處,但論及與中國人的親近程度,,它們恐怕都不如唐詩,。
唐詩煌煌五萬多首,選本眾多,,又以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最為聲名顯赫,。
不可否認,《唐詩三百首》所選錄的作品,,有一些在詩藝上并不算十分好,,以前我寫文章談過這一現(xiàn)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立得住的,它們體現(xiàn)出了唐詩的多樣特征,,以及常見的唐人心情,。
要做到這一點,不是太容易的事,,因為有時候大學者都不免出現(xiàn)偏頗的情況,。
譬如近代詩學名家陳衍(1856-1937年,福建侯官人),,學殖深厚,,他的《宋詩精華錄》,,選詩相當精粹,但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側重于收錄興趣高妙的作品,。
例如,對于王安石的六言詩《題西太一宮壁》:
楊柳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陳衍驚嘆此詩“絕代銷魂”,是王安石詩集中的壓卷之作,。
這就有點令人費解了,,王安石的好詩很多,此詩何以能成為壓卷,,說服力還不太夠,。這種作品固然很好,但既然做一個宋詩的精華錄,,若是偏向于呈現(xiàn)這種詩風,,不得不說是一個小憾。
《唐詩三百首》選詩偶有沙石,,不如《宋詩精華錄》精粹,,但也沒有《宋詩精華錄》的偏頗。流傳到今日,,《唐詩三百首》已經是最深入人心的唐詩選本,。所以對于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來說,去熟悉一下《唐詩三百首》,,可能不僅僅是培養(yǎng)興趣,,同時也是一項基本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