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未必都是幸福的,但沒有信仰的人必定是痛苦(空虛)的,。我所有言論來自信仰,,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光,,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中,,唯有這縷光給人溫暖,給人力量,,讓人有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于2016年6月1日在處方箋上寫下這兩段話的,,正是以“蘭小草”的化名15年來共匿名捐出30萬元的鄉(xiāng)村醫(yī)生王玨,。
從2002年11月17日溫州晚報社第一次收到一個裝著兩萬元現(xiàn)金的紅色盒子開始,每年11月17日,,署名“蘭小草”的善款都會準時送到溫州晚報社,、溫州慈善總會或者鹿城區(qū)慈善總會。雖然地點在不停地變更,,但這個慈善約定始終被穩(wěn)穩(wěn)地踐行著,。
在第一次隨善款附上的一封信里,“蘭小草”寫道,,“這兩萬元是我們夫妻辛苦掙來的,,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我們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愿’善款,,以報答農(nóng)民‘粒粒皆辛苦’的養(yǎng)育之情……”
然而,,沒能等到33年的期限如約而至,“蘭小草”的身份卻在近日突然曝光,。
原來,,因為肝癌晚期,48歲的“蘭小草”已于今年10月21日凌晨5時許去世,。他的家人決定在當晚致電《溫州晚報》公開這個恪守了15年的秘密,。
至此,“蘭小草”的真實身份才終于公布,。原來他并非早前輿論猜測的“非富即貴”,,而是一個普通的海島漁村醫(yī)生,從20歲起就工作在溫州市洞頭區(qū)大門鎮(zhèn)岙面村衛(wèi)生室,,妻子無業(yè)在家,,兒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yè)。
每年代為捐款的都是他的妻弟侯海國。據(jù)侯海國介紹,,除了第一次捐款姐夫跟他一起,,之后的十幾年,快到捐款的日子,,王玨就會坐船,、坐車一路周轉(zhuǎn),親自把錢交到他手上,。
因為不希望公開自己的身份,,每次捐款路上王玨都要更換好幾次交通工具,以防被人找到,?!按蠹s在2011年左右,,姐夫因為臨時缺錢,,還向我借了兩萬塊錢去捐款,所以那一年捐款遲了一天,?!逼陂g,人們試圖通過侯海國揭開這位“蘭小草”的身份,,但他僅僅透露,,“蘭小草”是一對四十多歲、開小店的夫妻,,家庭并不富裕,。
據(jù)家人介紹,王玨之所以以“蘭小草”的名字捐贈,,是因為他的奶奶喜愛畫蘭花,,因此他在取名的時候特意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jié)合。
而之所以約定為“33年”,,據(jù)王玨的兒子王子震介紹,,是因為父親在2002年33歲的時候,家里出現(xiàn)了波折,,他許下心愿,,要默默做一些公益活動,33年后才可以公開真實身份,,但世事難料,。
對于王玨15年來所捐的30萬元的去向,溫州市慈善總會募捐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的善款悉數(shù)用于開展助學,、助醫(yī)、助困的活動。
有人將王玨15年如一日的慈善之舉稱為“馬拉松式慈善”,。雖然已經(jīng)沒有機會等到王玨在18年后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為自己的33年之約畫上圓滿句號,但他的故事所帶來的傳承和影響又何嘗不是“馬拉松式慈善”的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