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自己的現(xiàn)狀。
路陽:焦慮,。在寫一個很難的劇本,,推進得非常緩慢,總覺得還不夠好,。已經(jīng)弄了一年半了,,按原計劃到這個時候已經(jīng)做完了。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和他們的成長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路陽:他們出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成立后的事情他們都經(jīng)歷過,。我了解過他們的成長年代,對他們來說都是青春,,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生長在什么時候是沒法選擇的,但我肯定不希望我在那個年代成長,。我能理解他們,,尤其在我做了爸爸之后。有些東西真是要你自己當?shù)蟛拍苊靼椎?。你開始理解父母的想法,,開始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是什么樣的感情,才能倒過來考慮問題,。
人物周刊:對你影響最大的一個人,、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
路陽: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是我爸,,他80年代就買錄像機了,又是第一撥買VCD和DVD機的,。他經(jīng)常在家看電影,我那個時候就跟著看,。之后慢慢明白,,這個東西對我其實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甚至是有清晰的自主意識之前就已經(jīng)在影響了。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麥田守望者》,,以前看小說是看故事,,精彩的橋段、奇觀這些,,但是《麥田守望者》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看的是人心,。對我影響最大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它對我的電影觀,、人生觀都有影響,,就是一個人應(yīng)該如何去生活。它會滲透到我想表達的那些東西里去,。我做的電影也都是關(guān)于堅持,、希望、反抗,,脫離不開最開始看過的這部電影,。
人物周刊:對自己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路陽:我兒子現(xiàn)在五歲半,。我期待他能夠快樂地生活,并且找到自己的理想,。小時候,,我們其實都會被問這樣的問題,說你想干嘛,,我們都會說當科學(xué)家,、當宇航員、當醫(yī)生,,但其實我們對這些理想是不了解的,,都是被教育說這樣的目標是好的。我們自己心里,,可能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都不清楚要做什么,。我希望下一代可以從小就有喜歡的事情,能夠去投入,,然后一直做喜歡的事,。?
人物周刊:對你所從事領(lǐng)域的前景怎么看?
路陽:其實我很少從宏觀的角度去考慮電影這個領(lǐng)域,,或者說是中國電影將來會怎么樣,。我只能盡量去做我們想做的東西,這都已經(jīng)很難了,,實在沒有那么高屋建瓴的設(shè)想,。電影本身是個人化的東西,,它是一種創(chuàng)作,我不能先去考慮它的效果,、它的受眾,,然后再倒推過來說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電影。當然也有這么做的,,但就個人來講,,還是要從內(nèi)心出發(fā)。電影的執(zhí)行過程應(yīng)該是冷靜和理性的,,但出發(fā)點應(yīng)該是感性的,。
人物周刊:責任、權(quán)利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個,?
路陽:我最看重責任和個人自由。電影創(chuàng)作可以是很自由的,,但同樣肩負責任,,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完成這部電影。你想要保持自己意志自由的同時,,對所有人負責,。這兩者是同時存在的,也就是說,,你想要自由,,就必須要承擔責任。
人物周刊:你珍視自己的哪種品質(zhì),?最想改進的一個缺點是,?
路陽:珍視自己的品質(zhì)是堅持,有的時候有點軸,。想改進的是懶,,遇到?jīng)]興趣的事情就會拖延。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哪方面,?
路陽:看一部不好的電影就會覺得浪費時間,。所謂不好的電影不是說電影本身差,而是我沒有任何收獲,。
人物周刊:為了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世界,,你期待自己充當怎樣的角色?
路陽:充當一個能做一些事情的人,。我這樣的人,,不可能變成一個什么標志,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是去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0%的火可能點不著,但不試一下怎么知道呢,?你做的這個事情也許別人看了會有正面的影響,先做了再說吧,。
人物周刊:現(xiàn)在的你,,還有哪些不安和擔憂?
路陽:這個東西挺矛盾的,,不安和擔憂總是跟希望一塊兒出現(xiàn)的,。我對將來之事總有一種莫名的愿景,覺得肯定有辦法做好,,但做的過程中又總是很痛苦,,會去懷疑。每一部電影要討論的主題有時是連貫的,,有時又是不同的,,我會擔心有一天我沒什么想說的了。出于對電影本身的熱愛,,我最不希望自己有枯竭的一天,。
?(相關(guān)報道見本刊2017年7月31日第23期 《路陽 刀鋒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