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你了!”
星期日,時鐘指向12點的一剎那,我精準(zhǔn)地把女兒啾啾打包發(fā)給她爸,,一頭栽進柔軟的床里,正要進入癱瘓狀態(tài),,客廳就傳來了哭聲,。
沒忍住跑去看,啾啾紅著眼眶一臉委屈,,她爸在旁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無從著手的樣子。
“想走沒穩(wěn)住,,吧唧一下跪了,,”看到我的表情,他靠著激起的求生欲加了一句,,“我有護住她的頭!”
好吧,,我正準(zhǔn)備回房繼續(xù)癱瘓大業(yè),,她爸又多了句嘴——
“反正也算挫折教育嘛?!?/p>
一把火變成一團火,,一團火變成整棟房子熊熊燃燒的沖天大火。
她爸見勢不妙,,迅速化身成一只目光游移,、嘴巴閉緊的大文蛤??吹梦覙O想把這枚大文蛤刷刷洗洗,,加姜絲鹽粒、外包錫紙,,烤箱預(yù)熱200℃烤上半小時……讓他體會一下夫妻關(guān)系的“挫折教育”,。
“來來,”我微笑,,“我們來談?wù)?。?/p>
挫折教育不是人為制造挫折,,不是“孩子遇到挫折時袖手旁觀”,。挫折教育是得到掌控感,是練習(xí)安撫自己,,是學(xué)會信任與樂觀,。
為什么不要額外制造挫折?因為人類幼崽太過弱小,能決定的事情又太少,,每天遇到的挫折已經(jīng)很多,,不需要再“添磚加瓦”。想睡覺睡不著,,挫折,。想行走摔一跤,挫折,。想表達只會啊啊嗷嗷嗚嗚,,挫折。跟別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挫折,。玩到一起又被搶走玩具,挫折,。不想吃飯被強迫喂食,,挫折。想出門吹風(fēng),,被留在家里吹空調(diào),,挫折。想跟爸媽玩,,爸媽已累癱,,挫折。
正因如此,,如無必要,,勿增挫折。特別是在人生的最開始,,盡量給予孩子保護,、回應(yīng)和選擇的機會,這樣可以減少挫折,,增加孩子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假如挫折太多,孩子感到事事都脫出掌控,,可能會慢慢變得“遇到挫折時習(xí)慣放棄”——這就是“習(xí)得性無助”,,一種很糟糕的心態(tài)。
導(dǎo)致習(xí)得性無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袖手旁觀,,沒有給予支持和幫助。
挫折是痛苦的,,沒人一生下來就懂得應(yīng)對挫折,。在“人生online”這個游戲里,,父母是接近滿級的老玩家,孩子是徹徹底底的菜鳥,,而挫折是難以打倒的大怪獸,。連老玩家也會不時被挫折擊倒,何況剛進游戲的小菜鳥,?
遇到挫折時,,首先升起的是痛苦的情緒。小孩會傷心哭泣,,會失望沮喪,,會大發(fā)脾氣——這些都是情緒上來時正常的反應(yīng)。
如果孩子處在痛苦里,,家長卻袖手旁觀,,甚至出言指責(zé)“怎么做不好還發(fā)脾氣?”“一點也不堅強,!”對于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遠(yuǎn)不如成人的孩子來說,,這些冷漠和指責(zé)會造成“二次挫折”,讓他們不但無法消除挫折感,,反而會因此自卑,、自責(zé),容易陷入無助之中,。
應(yīng)該怎么辦?大人可以陪在孩子身邊,,把他們攬在懷里慢慢解釋,,“你現(xiàn)在是遇到了挫折,所以會有這些感受,。這種反應(yīng)是完全正常的,,不過如果你愿意,可以用一些更平和的辦法來表達這些感受呢,?!边@就是在教孩子認(rèn)知情緒、表達情緒,。表達過后,,如果孩子的心情變好了,就說明他們消除了挫折感,,同時也擁有了“應(yīng)對挫折感”的能力,。
而這樣的良性互動,還會教給孩子兩件事:大人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在遇到問題時求助的,;我會遇到挫折,,也會因挫折而感到難受,但我只要堅持想辦法,,就能從挫折里走出來——真正的挫折教育,,目標(biāo)就是培養(yǎng)出這樣有信心有毅力、樂觀不氣餒的孩子,。
對家長來說,,首先要盡量減少孩子遭遇到的不必要的挫折,然后在孩子無可避免地遭遇挫折時耐心陪伴,,通過講解和示范,,來安撫、教導(dǎo)他們,,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成為他們永遠(yuǎn)的避風(fēng)港和安全基地。做到這些,,才叫“挫折教育”,。
至于那些在孩子遭遇挫折時不理不睬甚至落井下石的大人,拜托就別美化自己的作為啦,。你們給的那都是挫折,,不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