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讀楊照的《經(jīng)典里的中國》,,看他解說中國思想構(gòu)建歷史上的經(jīng)典著作,在讀到其中某幾本的時候,,能感覺到一種微微的惋惜:如果中國人當初選擇了這種而不是那種思想體系,,并把它變成中國人的人格DNA和社會DNA,我們的社會會不會好一點,?我們的生存是不是不用這么艱難,?
但這一切都不可能重來了。在那樣一個時刻,,中國人必然只能選擇那樣一種體系,,先解決當下的問題,,挨過生存和紛爭,以后的問題以后再說,,哪怕之后的幾千年都要為之付出慘重的代價,。在思想定妝的時刻,頂層設計權(quán)力的人選擇了那樣一些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把中國人塑造成了這樣一種人,,我們也只能按照這個結(jié)果來進行角色扮演,,繼續(xù)往下走和預測未來。
韓延導演,、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改編自福本伸行的漫畫作品,在視覺效果方面,,有非常精彩的表現(xiàn),。視覺主導的電影里,過多的視覺效果往往會帶來一個后果——為視效而視效,,和內(nèi)容沒有深入的關(guān)系,。但導演把視覺效果變成了內(nèi)容本身,比如其中人物變成動物,,人物的感官爆發(fā),,都是和故事、人物性格息息相關(guān)的,,它說明了當時的情境,,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讓觀眾感受到了人物所受的感官刺激,。這樣一來,,對視覺效果的追求,就變得順理成章了,。也正是因為視覺效果的內(nèi)容化,,這個并不復雜的故事,可以以高強度的緊張撐上兩個小時,。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也在探討一個問題,在當下社會這個大賭局里,,被卷入賭局的人,,該怎么辦?
這個賭局是由身在權(quán)力巔峰的人設計的,他們已經(jīng)摸透了人性的弱點,,并依照這些弱點,,制定出一套規(guī)則,讓所有進入賭局的人互害,、廝殺,,讓整個社會成為一個動物世界,充滿謊言,、不信任和屠殺,,以便他們從中牟利。甚至,,牟利不是他們的終極追求,,他們以此為娛樂,這是比牟利更恐怖的動機,。不到一定的位置,,不掌握一定的權(quán)力,無法體會這種以人為娛,、以社會為娛的酣暢淋漓,。
那么,不進入賭局,,當個逍遙派,,去暢想鯤鵬的翅膀有多寬多大、海里鯨魚的歌聲有多么優(yōu)美,、云端之外神靈的世界有多么光彩瀲滟,可以嗎,?不可以,。不管是鄭開司還是鄭開司的父親,或者李軍和孟小胖,,只要生而為人,,就必須是這個賭局的一部分,就必須鼠目寸光,、虛偽狡詐,,或者當動物,或者當小丑,,或者當幫兇,、當屠夫。你沒有參加賭博的動機,?你不需要錢,?沒事,他們自有辦法,,讓你損失財富,、欠下債務,,甚至有可能失去親朋好友。
只有加入賭局,,用盡全力和別人博弈,,和他們博弈——當然,和他們的博弈是必輸無疑的,,因為他們是最大的莊家,,掌握所有人的底牌、籌碼,、心理狀態(tài),,他們也負責制定規(guī)則(電影里的“沒有規(guī)則”其實也是一種規(guī)則)、制定秩序,,以及派出打手和兇手,,散布各種消息。這個故事看起來不切實際,,和現(xiàn)實沒有關(guān)系,,但事實上,它直接進入了現(xiàn)實的核心,,告訴我們,,不管“現(xiàn)實”如何裝扮,它本來的面目是什么,。
就在這樣一個被動進入賭局的過程里,,每個賭徒其實都被改變了,你會視賭局為必然,,會覺得成為賭徒是惟一的命運,,不可更改,也不必更改,,并且竭盡全力鉆研“石頭剪子布”的博弈技術(shù),,甚至把它視為終身使命,給這種技術(shù)涂抹上美妙的色彩,,加上光環(huán),,把它變成宗教,變成神靈,。如此這般幾千年下來,,你已經(jīng)不會想到,如果沒有這個賭局,,自己應該是什么樣,,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生活。
在這個故事里,鄭開司贏了,,在接下來的續(xù)集(據(jù)說這個系列要拍三部)中,,鄭開司也必定會贏。那句匪氣十足熱血沸騰的“那些仗我已經(jīng)打過了”,,必然會再度出現(xiàn),,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贏了的人也未嘗不是輸了,。好在鄭開司并沒有認輸,,而且,他要摧毀的,,不是某個敵人,,而是那個“局”。這也是我們希望擁有的一種態(tài)度,。
最后,,我猜想,韓延導演或許很喜歡作家兼影人克萊夫·巴克,,并被他的黑暗哲學和美學影響,,在有些地方,我看到克萊夫的影子,。能把克萊夫那種美得驚人實際上又做作到極致的風格消化掉,,不產(chǎn)生任何違和感,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