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大也,;煌,盛也,。西北茫?;哪校瑏辛⒅蛔鶋衙蕾に{,,南北1.7公里的崖壁上鑿有735座石窟,,窟內(nèi)壁畫總計4.5萬平米,泥塑2415尊,;千年莫高窟,,乃全球遐邇聞名的藝術寶庫。
80后壁畫修復師李曉洋在敦煌出生,、長大,,他的爺爺是壁畫修復領域的泰斗級人物李云鶴。據(jù)李曉洋介紹,,為了保護莫高窟,,幾代人一直在與風沙賽跑,。
“敦煌為大漠戈壁包圍,風沙肆虐,,莫高窟早年未經(jīng)保護時,,風沙會灌入窟內(nèi)。我聽爺爺講,,以前洞窟內(nèi)一半是沙子,,埋了不少壁畫,他們要先做清沙工作,,沙子清完,,好多千年壁畫才得以重見天日。現(xiàn)在防風固沙還是個大項目,,九層樓頂上戈壁灘設了保護區(qū),,全都做了防風固沙措施。風沙會侵蝕巖壁,,導致崖體疏松垮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莫高窟并非初始建造時候的樣子,部分洞窟的前室已經(jīng)塌毀,,只留下甬道和后室,,崖體其實已經(jīng)斷了一層,?!?/p>
?
與風沙賽跑,面“壁”修行
洞窟內(nèi)已搭起高高的腳手架,,工作臺上擺滿了圖紙,、天秤、不同容量的玻璃杯和各種修復工具,,前排還支起一列紅色安全帽,。
李曉洋的工裝褲已經(jīng)穿破了,他樂呵呵地調(diào)侃:“那個褲子有點淺,,上(腳手)架不是很方便,,后來我把腿那一段剪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成形了,?!?/p>
自2011年工作至今,“修三代”李曉洋已當了7年“文物醫(yī)生”,,經(jīng)過在敦煌研究院的歷練,,李曉洋目前已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昔年初出茅廬的新手,,如今已是修復小組的現(xiàn)場負責人,。
?
李曉洋修復壁畫
?
具有珍貴價值的古代壁畫歷經(jīng)千年歲月會出現(xiàn)各種病害:起甲,、空鼓、酥堿等等,,修復師要根據(jù)不同病害“私人定制”一套嚴密的修復方案,。“修復起甲壁畫主要是增加顏料層與地仗層的粘結(jié)力,,具體工藝有除塵,、注射粘結(jié)劑、回貼顏料層,、滾壓等步驟,,修復酥堿壁畫還要采用加固與脫鹽相結(jié)合的方法?!?/p>
壁畫修復師并非想象中那么浪漫,。“這工作其實挺枯燥的,,你需要在一個地方久坐一整天,,每天工作量可能也就修復20平方厘米,很多人堅持不下來,?!?/p>
但夜深人靜時,看到經(jīng)過自己雙手完成的修復成果,,李曉洋覺得格外欣慰,。“記得有個起甲壁畫,,顏料層特別薄,,脫落得很慘,很多人物的臉壓根看不出來,,墻上全都是卷,,后來修復完整幅畫面那叫震撼,圖案線條也都清晰起來了,,這種成就感給了我內(nèi)心極大的鼓勵,。”
1989年出生的李曉洋,,從小在莫高窟窟區(qū)長大,,長輩幾乎都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拔覀儺敃r住的房子離九層樓就六七十米吧,,那里有家屬公寓?!?/p>
在李曉洋記憶中,,童年就是跟隨爺爺李云鶴在各個洞窟看他修復壁畫,。“兒時印象最深的都是莫高窟的連環(huán)畫,,那時最喜歡九色鹿,,還有61窟五臺山圖,那是唯一幾個小孩能看懂的,?!?/p>
爺爺兢兢業(yè)業(yè)從事壁畫修復,耳濡目染的李曉洋從小對此心生羨慕,?!翱傆X得這工作很有意思,爺爺能去好多地方,,想著長大我也要這樣到處跑,。”
?
榆林窟
?
自2011年工作以來,,這是李曉洋唯一在家鄉(xiāng)敦煌度過的夏天,。此前幾個炎夏,他基本都在各地參加援外項目:2011年至2012年在甘肅天水,,2013年在河北曲陽,,2014至2015年在山東泰安,2016年至2017年又在河北石家莊待了兩年,。
李曉洋如愿成了爺爺那樣四處奔走的文物修復師,,但對于好動的他而言,這份工作也是一種修行,?!白霰诋嬓迯偷臅r候不能動,,一直要在那兒坐著面‘壁’,,這個過程對我的性格而言也是一種煎熬和挑戰(zhàn)?!?/p>
?
做工容易,,做匠很難
“面壁”修復古文物是項清苦工作,但86歲的李云鶴堅守了一輩子,,孫子李曉洋也毅然選擇了這份傳承,。
能與千年壁畫有直接接觸,李曉洋覺得榮幸,,畫作上那些沉靜的面容偶爾也會觸動他,,有種穿越時光的美妙體驗?!案星樯衔腋珢厶拼纯?,它的人物畫線條勾得很細,,整體偏于肥美狀,我比較喜歡這種畫風,?!?/p>
回看李云鶴和李曉洋的選擇,祖孫倆的人生軌跡,,冥冥之中有種呼應,。
1956年,24歲的李云鶴剛畢業(yè),,離開山東老家,,響應國家號召去西北,他原本的目的地是新疆,,順道探望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舅舅,,這一停,竟在敦煌停了六十多年,;2011年,,22歲的李曉洋從墨爾本某大學室內(nèi)設計專業(yè)畢業(yè),本想在國外再待兩年,,但護照到期,,得回國換護照。這一回,,就再也沒走,。
李云鶴回憶,那年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還讓他說服李曉洋,,這孩子在莫高窟長大,,從小跟著老爺子熟悉文物修復工作,后來出了國眼界又開闊,,是難得的人才,。李曉洋坦言,“我也想過繼續(xù)待在國外,,但爺爺對我影響很深,,敦煌畢竟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我屬于這里,,最終決定留下來,,我想把壁畫修復工作當作一項事業(yè)去做?!?/p>
上世紀50年代,,李云鶴被分到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文物修復部門。1962年,,時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交給李云鶴一個任務——修復敦煌莫高窟位置最高,、受損最嚴重的161窟,。
“記得爺爺跟我說過,因為長年干燥氣候和風沙對于壁畫的影響,,當時推開洞窟木門,,里面的顏料層一遇上流動空氣,就像雪花一樣片片往下墜,,他覺得非常痛心,,決意著手修復工作,161窟不大,,只有六十多平米,,但爺爺和他的助手用了七百多天時間才完成修復工作?!?/p>
經(jīng)過兩年多努力,,161窟成了莫高窟第一個被修復的洞窟,李云鶴研發(fā)的材料和首創(chuàng)的修復工藝均獲得國家一級獎項,,他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深深影響了后代李曉洋,。
“爺爺經(jīng)常跟我說,做一個工很容易,,但做一個匠很難,,這門手藝沒有巔峰,他至今都還在學習,,他教導我們,,要用心面對每幅壁畫,作為一名合格的壁畫修復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有匠人精神,,還要有醫(yī)德。他常說,,你來給文物看病,,如果你去打針輸液,護士技術不好你還會罵罵咧咧兩句,,文物不會說話,,你工作態(tài)度惡劣,,我要是文物恨不得從壁畫鉆出來給你兩個嘴巴子,。爺爺教導我們,對于文物要抱有敬畏之心,,文物不會抱怨,,我們就更應該有這份責任心,你修復的是文物,,不是今天砌磚明天壘墻的事,,與其破壞它,,不如別動它,我們是為了讓它延續(xù)生命,?!?/p>
?
?
美的空調(diào) 愛在無風時
人物點評
他在風沙中延續(xù)絢爛色彩。生命不過幾十春秋,,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將青春獻給大漠,,重現(xiàn)被黃沙掩埋、侵蝕的文物光輝,,風沙不可滅又如何,,他只默默守護這一刻無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