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于日本是怎么樣的一年,?
經(jīng)濟形勢溫吞,環(huán)境日益惡劣,,此前的地震,、海嘯和核泄漏提醒著人們現(xiàn)今島國的脆弱。年輕人逐漸拋棄交流交往,,退縮成孤獨且無緣的個體,。老齡化問題嚴重,,生育率持續(xù)低迷。媚宅文化大行其道,,動漫,、輕小說日益脫離現(xiàn)實社會,歷史仿佛與人們再無關(guān)聯(lián),,國際形勢也終于變成了空談和數(shù)字,。對于年輕人來說,改變現(xiàn)實早已不可能,,而坐以待斃又過于屈辱——日本逐漸成為一座群體心理的圍城,。
也就在這一年,WIT制作公司將漫畫《進擊的巨人》動畫化,。開頭第一句話便振聾發(fā)聵:
“那一天,,人們回想起了被巨人支配的恐懼,和身為籠中鳥的屈辱,?!?/p>
從最開始,《進擊的巨人》就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現(xiàn)實寓言,。
?
文體之變及勇士與龍的二律悖反
《進擊的巨人》在剛開始時,是一個喪尸圍城的故事:人類被一種名為“巨人”的生物圍在三座高墻內(nèi),,巨人無智無識,,只有吞吃人類的本能。故事的最開始,,最外的圍墻被突然出現(xiàn)的超大型巨人和鎧甲巨人打破,,墻外的巨人便進入圍墻吞食人類,而人類只能進入第二層圍墻避難,。早期,,漫畫(動畫亦然)吸引人的點在于其極端的殘酷和巨大的反差:人類即使裝備最高科技,在巨大的體型和速度優(yōu)勢下也如螻蟻,。
在這樣的圍城之勢下,,唯一的辦法是出到墻外,探尋巨人存在的真相和原因,。主角艾倫從小就是一個立志加入調(diào)查兵團,、探究墻外世界的孩子。但在最外一道城墻被攻破的那天,,母親在他面前被巨人吞食,,人生自此就被極端的仇恨充滿。加入調(diào)查兵團的目標(biāo)也從“探知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將巨人一個不剩地驅(qū)逐出去”。這是一個日本喪尸圍城式熱血動漫的開頭,,由一個封閉環(huán)境、強大敵人和一個目的強烈的少年組成,。
然而隨著故事的進行,,一個看似簡單的喪尸圍城故事變形成一個逐漸向前的存在主義寓言:男主角突然變身巨人。巨人本身竟然是人類變成的,,還有別的可以變身巨人的人類潛伏在墻內(nèi)世界,。原來現(xiàn)在的歷史都是虛假的,原來我們并不是最后的人類,。到后來,,觀眾意識到這些圍墻中的人類是擁有變身巨人基因的艾爾迪亞人,曾經(jīng)靠著巨人這個軍事武器而大肆侵略他國,,最終被掌握科技能力和九大巨人之七的馬萊國逼迫遷徙到三道圍墻中間等待滅絕,。掌握著始祖巨人能力的王室修改了人類的記憶,給艾爾迪亞人提供了一個最后的樂園,。城墻外的巨人則都是被注射了藥物放逐到島上的艾爾迪亞遺民,。可是這虛假的和平也不長久,,隨著外面世界資源的短缺,,這個小島也成了爭奪的對象。馬萊人派出手頭的戰(zhàn)士對這個艾爾迪亞圍城進行侵略,,于是就有了故事的開頭,,超大型巨人一腳踢碎城門的一幕。
整個故事如剝洋蔥般層層展開,,從第一季的喪尸故事,,到第二季的奇謀和諜戰(zhàn),到第三季的政治博弈和血腥的取舍,,《進擊的巨人》嘗試了各類流行的故事架構(gòu),,以此構(gòu)建出一個充滿悖論和反轉(zhuǎn)的世界。勇者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是惡龍,,被侵略和屠殺的墻中人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也是侵略者,,掙扎求生者發(fā)現(xiàn)自己只剩下坐以待斃的命運,戰(zhàn)士因為一時的仁慈被殺,,為自由搏斗的革命黨人剝奪了自己孩子的選擇,。這類勇者變成惡龍的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并不少見,但《進擊的巨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觀眾,,我們一直跟隨主角艾倫對自由的向往前進,以為自己是不論在什么時代和情況下都會為了自由而前進的巨人,。斐多菲有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笨墒菫榱俗杂桑祟愑挚梢誀奚侥囊徊??
在第三季的結(jié)尾,,主角終于明白了世界的真相,也終于明白了限制他們的并非那三道墻壁,,而是象征著自由和夢想的大海,。艾倫站在岸邊,已經(jīng)不再是滿心仇恨的少年,。他抬起手,,指著湛藍的海,問了一個令同伴們膽寒并沉默的問題:“如果把海對面的敵人都殺光,,我們是不是就自由了,?”而我們也知道,在漫畫里,,艾倫以自由之名走出小島侵略馬萊,,將艾爾迪亞人的血流成河帶給了馬萊人。自由究竟是什么,?正義究竟是什么,?敵人究竟又是什么?為自由進行的殺戮和流血犧牲就是正義的嗎,?為了全人類就能犧牲一個無辜者嗎,?《進擊的巨人》不停地拋出這些問題,不停地試圖解答,,然而答案卻是更多的問題,。
?
自由的圍城和寓言故事
《進擊的巨人》于2009年開始漫畫連載,在2013年被動畫化,,2015年在國內(nèi)遭到下架處理,,理由是“過于血腥暴力”。然而,,這部作品遭到的非議不僅僅是“血腥暴力”而已,。在日本,“軍國主義”“極右”“鼓吹犧牲和戰(zhàn)斗”的標(biāo)簽如影隨形,。在一些人看來,,三道圍墻和狹窄的國土是對日本的隱喻。的確,漫畫作者諫山創(chuàng)曾發(fā)言表示《進擊的巨人》是一部旨在喚醒青年人關(guān)心社會和歷史的作品,。然而它真的如一部分觀眾所說,,是在鼓吹對外擴張的右翼軍國主義思想嗎?
從表面上看,,這部作品仿佛真的有危險的政治傾向,。走出墻壁調(diào)查和剿滅巨人的調(diào)查軍團,制服上的標(biāo)志是“自由之翼”,。對軍隊的描寫占了極大比重,并時時強調(diào)“獻出心臟吧”的自我奉獻和犧牲,。男主角一直為了自由戰(zhàn)斗,,最后這個自由變成了對他族的侵略。然而,,這些元素與其說是作者的主張,,不如說是引發(fā)思考的動機。
調(diào)查兵團團長艾爾文·史密斯這一角色及其命運,,則是作者這種思考的集中表現(xiàn),。出于好奇,年幼的艾爾文問了身為教師的父親一個尖銳的問題:“墻外沒有人類這件事,,是通過什么調(diào)查得出的呢,?”父親告訴小艾爾文,歷史很有可能被篡改了,,真相不為人知,。父親因此被王族憲兵殺害,艾爾文從此只為追求真相和揭露被篡改的歷史而活,。他成為最優(yōu)秀的領(lǐng)導(dǎo)者,、墻內(nèi)人類的拯救者、發(fā)掘真相的人,,也成為了犧牲無數(shù)士兵性命只為個人意愿的惡魔,。在自我犧牲前,艾爾文回顧自己的生命和罪孽,,承認自己用“獻出心臟吧”的口號,,僅僅是為了用謊言鼓動別人為自己的夢想犧牲??墒撬_實打破了偽造的歷史,,顛覆了希望讓艾爾迪亞人安詳滅絕的王政府。盡管一路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他是英雄,還是惡魔?歷史又會如何評價他,?
《進擊的巨人》始終在展現(xiàn)觀念的極致,,并試圖從中找到平衡點。比如“為了自由而犧牲一切前進”及“為了和平而自我滅絕”之間,,是否有另一條道路,?他不矯飾戰(zhàn)爭的殘酷,不規(guī)避談?wù)撟杂珊颓斑M的代價,,也展現(xiàn)了維持現(xiàn)狀與和平的假象這一行為是如何荒唐且無用,。自由或發(fā)展是偉大目標(biāo),卻也是圍城和屠戮的借口,;和平看似甜美,,但暗地里血流成河。我們自然可以將其理解成當(dāng)下日本的困境:歷史被篡改,,人們或陷入絕望或沉迷于幻覺,。人與人關(guān)系逐漸崩壞,羈絆日益消失,。這種對現(xiàn)實的指涉是《進擊的巨人》從眾多少年漫畫中殺出重圍的原因之一,。
同時,這不僅僅是日本的困境,,更是一直以來人類的困境,,也是倫理學(xué)一直討論的問題:何為自由?何為自由的代價,?自由的代價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