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1924-2013),原名鄺健廉,,廣東開平人,粵劇名伶,,紅派唱腔創(chuàng)始人
“說荔枝,,一果一木來非易,,多少園丁揮汗雨,換來萬紫與千紅,。枝垂錦彈含春意,隔山隔水,,心連心,獻(xiàn)給四海五洲兄弟,,萬般情意……”
就在11月30日,89歲的紅線女還精神抖擻地站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舞臺上,,參加廣州粵劇團(tuán)60周年志慶晚會,,并演唱了她的經(jīng)典名曲《荔枝頌》,。8天后,此曲已成絕唱,。
從青絲到銀霜,不變的是那一抹嫣紅,?;泟≌Q生了她,她把一生交給了粵劇,。
走難結(jié)戲緣
紅線女本名鄺健廉,,出生在廣東開平水口鎮(zhèn)泮村一個與粵劇淵源很深的家庭:堂伯父鄺新華是同治年間粵劇再度興起時的著名武生,,外祖父聲架南是馳名于東南亞的武生,,舅父靚少佳是歷任人壽年,、勝壽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蓮也是著名花旦。
紅線女的母親14歲嫁入鄺家,,實為“侍妾”。那時有一說,,叫作“有仔為妾,,無仔為奴”。連生三女的她在家族中地位低下,,里里外外的臟活累活一肩挑,卻從不抱怨流淚,,一有心事就抱著紅線女去看戲。
在母親的影響下,,八九歲時,,紅線女就跟著留聲機(jī)學(xué)唱曲,,連白駒榮的《金生挑盒》和薛覺先的《月帕娥眉》都唱得有模有樣,。
日寇侵華后,,紅線女隨父母走難到澳門,,從衣食無憂的西關(guān)小姐淪為喝水都要自己挑的流民,10歲出頭的她不僅沒書讀,,還在炮仗廠打過炮仗眼,,在餅鋪捶過瓜子仁。
漸漸地,,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母親建議讓紅線女跟著舅舅學(xué)演戲,,父親不干,決絕地說:“‘成戲不成人’,,情愿攬在一起死,,也不能讓阿廉去學(xué)戲!”紅線女后來回憶:那天我聽到父親跟母親在吵架,,吵到后來沒聲了,就看到母親走了出來,,一把抓住我說,,“走,!”就拖著我去了澳門的清平戲院,。
1939年春節(jié),,當(dāng)時藝名還是“小燕紅”的紅線女首次亮相,毫不怯場,,和梁艷芳在《六國大封相》里上演一對挽宮燈的梅香,。一年后,,她隨舅母何芙蓮臨時搭班于靚少鳳的金星劇團(tuán)演出,,靚少鳳喜歡她聰明勤奮,,教她用氣發(fā)聲,以字行腔,,還讓她把藝名“小燕紅”改為“紅線女”,,后者取自“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
加入馬師曾領(lǐng)銜的太平劇團(tuán),,被紅線女形容為“好像和尚有機(jī)會進(jìn)入少林寺學(xué)習(xí)一樣”,。抗戰(zhàn)期間,,戲班沿著遂溪,、陸川、郁林等縣城,,一路走一路演,,從柳州演到桂林,,三進(jìn)三出廣州灣(湛江),紅線女先后在多部戲中擔(dān)綱正印花旦,,戲路越來越寬,,演技越來越精。
這期間,,紅線女與年長她24歲的“一代伶王”,、粵劇“馬腔”創(chuàng)始人馬師曾結(jié)合,誕下大女兒紅虹與一雙兒子馬鼎昌,、馬鼎盛,。夫妻在臺上合作默契,只可惜在臺下的生活并不順意,。如今是軍事評論員的馬鼎盛在自傳《朦朧的年代》中稱,,母親認(rèn)為她第一段婚姻并非自愿,年紀(jì)差太遠(yuǎn),,性格喜好格格不入,好在事業(yè)上是最佳拍檔,。一直到馬師曾1961年喉癌病發(fā)不能唱之前,,馬紅的粵劇表演都是合拍到心有靈犀的程度。
晚年紅線女再提馬師曾,,言必稱“馬院長”,、“馬先生”,一直覺得與馬師曾合作的那段時間自己收獲最多,。
重返內(nèi)地
抗戰(zhàn)勝利后,,紅線女在香港迎來了舞臺人生的第一個高峰。她一生拍的近百部電影絕大多數(shù)在香港完成,,早晨拿劇本,晚上就要上鏡,,有的連劇本都沒有,一個星期拍一部電影就能賺到一萬多元,。
她在自傳中寫道:“1947年,,第一次走到水銀燈下,,攝影棚里的一切,,對于剛滿20歲的我都顯得那樣新奇。當(dāng)時的導(dǎo)演蘇怡,,是南方一位資深老導(dǎo)演,,循循善誘地引導(dǎo)我入戲。而我第一次面對鏡頭,,居然一點也不畏懼,。導(dǎo)演一聲‘Camera’,,我亦能按照他的要求,投入到規(guī)定情景中,,化身于角色里。”
紅線女癡情大銀幕,,曾有記者問她“到底是喜歡演戲,,還是喜歡演電影”,她大笑著說,,“我喜歡演電影,!因為演電影我有自主權(quán),,拍了一場戲就可以看看,,行就好,,不行就重新拍過,,可以追求完美,。”
1955年12月,就在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紅線女返回內(nèi)地,。四十多年后,她和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聊起那次決定,,“當(dāng)時沒有考慮那么多,后來一直沒后悔過,。”
當(dāng)年的國慶記憶紅線女后來反復(fù)提起,,觀禮臺上梅蘭芳先生走過來同她握手,,說“你還是回來工作好”……接著又說“你還是回來工作好”,,北京飯店的國宴上周恩來給她敬酒,,希望她跟大家到處看一看。
這一看,,讓紅線女覺得搞文藝工作的在這個社會有位置,,人家當(dāng)你是個人,不像父親說的“不成人”,,何況跟只有3間戲院的香港比,,內(nèi)地的粵劇市場要廣闊得多,,種種因素促成了回歸的決定,。
那是粵劇,乃至整個中國戲曲界一去不復(fù)返的黃金時代,。適逢國家需要把知識分子從資本主義世界拉到社會主義陣營,從上到下對主動放棄優(yōu)渥生活的海歸人才關(guān)愛備至,,紅線女無疑是其中的代表,。
毛澤東不懂粵劇,但很關(guān)心她,,開座談會,,兩人坐在一起無話不談,。剛回大陸那會兒,紅線女身上有很多斬不斷理還亂的事,,最著名的一件要數(shù)黃河在香港發(fā)表文章說紅線女“已經(jīng)死了”,后來毛告訴她:現(xiàn)在有人在香港罵你,,我覺得,,他說你死了,,我認(rèn)為死去的是他,,不是你,,你是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
周恩來也是紅線女藝術(shù)道路上的貴人。1956年,,紅線女第一次進(jìn)京演出,總理自己掏錢買了戲票,,悄悄地到前門外的大眾劇場看了她和馬師曾的《搜書院》,。一次在廣州開會,總理還特意去華僑新村紅線女家看望她和她的老母親,。在她家中二樓臥室的茶幾上,,一直放著一幀晚年周恩來的油畫像。
“文革”浩劫,,紅線女家被抄多次,,東西被搬空,連地板都燒成黑色,。紅線女先是被軟禁在崗頂粵劇院三樓,她的外甥,,現(xiàn)國家一級編劇,、導(dǎo)演鄧原有幾次給她送生活用品,,看到她拿卷煙紙卷煙絲吸,,借著對喉嚨的刺激排遣苦悶,。
晚年困擾她的肌肉萎縮癥也是那時烙下的病根。勞動改造干的是拆布景的活兒,,她和一些當(dāng)時被稱為牛鬼蛇神的“黑幫分子”們,,把布景一張一張拆下來,放到冷水中洗,、刷,,腳整日泡在冷水中,,一干就是8小時,,或者更長時間,。
母女形同陌路,,好姐妹在面前自盡,紅線女變黑線女,,這一切都未能擊垮她重返舞臺的信念,,惟有一次,紅線女想到了死,。
“四五事件”平反,“四人幫”也垮臺了,,讓紅線女想不到的是她又被隔離審查了,,罪名大得嚇人:江青在廣州的爪牙,、干將,,反革命分子,反對總理,。她受不了,,想來想去,惟有一死可明心志,。丈夫華山察覺了,,他對紅線女說:“別傻,,死無對證,你還能說得清楚嗎,?”
她不說話。華山又說:“自殺,?陷害你的人求之不得。那樣就永遠(yuǎn)沒有昭雪之日,,你不是太冤了嗎,?”
生死關(guān)頭,華山救了她,。
比女王還紅
1981年,,闊別觀眾13年零3個月的紅線女赴港,到達(dá)紅磡火車站時,,早已被爭相一睹其風(fēng)采的民眾圍得水泄不通,,港媒形容她引發(fā)的反響比英女王伊麗莎白還大。
無論內(nèi)地,、港澳臺還是海外,,紅線女總能在所到之處掀起一陣“紅旋風(fēng)”,甚至她的聯(lián)誼會也和一般的戲曲演員聯(lián)誼會不一樣,,影視界,、話劇界、音樂界,、舞蹈界,,其他各個劇種的代表人物濟(jì)濟(jì)一堂。
紅線女的得意弟子歐凱明親歷過上述場面,,1995年,,在北京飯店的座談會上,王光美和陶鑄的夫人曾志也來了,,有個操著流利京腔的記者說,,“紅線女真厲害,能把北京這幫人全部集中在一起,,誰要弄個炸彈,,中國文藝界都沒啦,。這個人太可愛了,,你聽她講話就入迷了,還保持得這么漂亮,,你別說,,就真是藝術(shù)家,,沒轍。”
這份迷人與奢華無關(guān),。鄧原原本想等十姨90大壽替她好好做幾件像樣的行頭,,“來來回回演出服就這么3件,挑都挑不出,,我都覺得可憐,。”鄧原還透露,拍紀(jì)錄片《余樂生平》時,,紅線女拒絕化濃妝,,希望以在家最自然的狀態(tài)出鏡。“我說為了尊重你,,必須化,,否則后期不知要捯飭多久。為了說服她,,還讓她坐在鏡子前,,說‘看,不化妝是這樣’,。她最后說‘化吧’,。”
人生如戲,漩渦中大起大落后,,紅姐的優(yōu)雅不減反增,,臺上臺下,分外動人,。
(本文參考《紅線女從藝七十年訪談錄》,、《南天一抹嫣紅》、《紅線女藝術(sh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