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李冰
編輯? 方迎忠 鄭潔? [email protected]
頭圖: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xiāng),,馬幫隊在山上扛杉木,,騾馬在一旁等待馱運木材
?
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xiāng)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受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制約,,農(nóng)村的交通尚待完善,盡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扶貧資金,,使農(nóng)村實現(xiàn)村村通,,但大山深處的林區(qū)幾乎無路可走,要把大山里成材的木頭運出來,,只能依靠騾馬,。于是,馬幫作為過去我國西南地區(qū)茶馬古道古老的交通運輸方式,,成了深山野嶺的主角,。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會看到一群趕馬人的身影,。
馬幫隊的成員大多是來自同一個村寨的村民,,有的從父輩就開始從事馬幫運輸,還有的是夫妻,。隊員之間相互保持著聯(lián)系,,有老板打電話來請工,,他們就會迅速組織好馬幫,。
來自者浪鄉(xiāng)的楊濟軍等四戶苗族人家組成的馬幫擁有九匹騾馬,,正從山上將杉樹原木馱往三公里外的二級公路,。有別于其他大石山區(qū)大眾運營的馬幫跨省區(qū)去馱電力、通信網(wǎng)絡工程鐵塔材料,、砂石,、水泥等物資,,這支馬幫主要運送本鎮(zhèn)各村屯及者浪,、者保等鄰近鄉(xiāng)鎮(zhèn)的杉木。
馬幫隊的生活早起晚歸,、風餐露宿,穿梭于崇山峻嶺之間,,活兒多的時候,,甚至要在山林里待一兩個月,。趕馬人每天天剛蒙蒙亮就起床,喂騾馬,、裝馬鞍,,大約7點動身進山,馬走多遠,,人就走多遠,。“一天一匹騾馬要跑七八趟,。遠的有五里多路,,來回接近十里,相當于一天走八十多里路,?!?/p>
楊濟軍隊長說,外出趕馬是有風險的,,除了安全風險以外,,馬匹健康與否也是一大風險,若是時運不濟,,馬匹突發(fā)疾病倒地,,就會落得血本無歸。趕馬人外出趕馬首先要管理照料好馬匹,,了解必要的馬病防治知識,。他們把馬匹視如生命,甚至同住一棚,,每天都得仔細察看每一匹馬的健康情況,,以防疾病發(fā)生。收工回到用篷布搭起的簡易棚,,都是先安頓好騾馬,,趕馬人才會休息,一邊生火煮飯,,一邊仔細察看騾馬蹄是否受傷,,都是戴著頭燈吃晚飯。
除了農(nóng)忙以外,,他們一年有三四個月時間帶著騾馬到林區(qū)馱運木料,。“辛苦是肯定的,,但是一年下來,,除了吃的用的和馬料等必要開支,一家兩口也能凈賺個五六萬,”四十出頭的楊濟軍喜形于色,。
馬幫隊解決了山區(qū)運輸難的問題,,也開辟了他們自己的脫貧路?!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馬幫就是金山銀山的運寶人,?!?/p>
媽媽把女兒叫醒準備背上她去干活。她的女兒在帳篷里休息,,被叫醒后一邊哭一邊說:“我還要睡”
吃完飯后,,一名隊員坐在馬鞍上吃西瓜
由于家里沒人看管孩子,只好背著孩子上山
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者浪鄉(xiāng),,馬幫隊運木頭出山,。道路狹窄,障礙物多,,一不小心馬兒就會摔倒受傷
馬幫隊在山上搬運杉木,,由于山體陡峭,任務既艱辛又危險
馬幫隊途經(jīng)砍伐之后的山體,,地上的草被主人燒光準備種植杉木幼苗
回到宿營地,,馬兒在地上打滾,舒展筋骨
碰上雨天,,山上路滑,,只好讓馬匹休息。馬幫隊楊隊長在喂馬
馬幫隊戴著頭燈吃晚飯